兩種矜貴海鮮最近不約而同成為香港的新聞主角,最矚目的當然是美心集團宣布旗下連鎖餐廳在2020年1月1日起停止供應魚翅。雖然我們尚要多等兩年才成事,但這個消息還是令人鼓舞,而且確立了一個良好典範,只盼可以成為本地飲食業的潮流。
我還記得廿幾年前,我的家族團聚總有超過60人出席,每逢到餐廳侍應端上魚翅一刻,只有幾個人因為動物權益或保護環境理由不吃魚翅。這群少數的人漸漸成為多數,後來反而只有少數家族成員繼續吃魚翅,如今魚翅不再出現在我們的家族飯桌上。只盼美心集團停止供應魚翅的舉動,最終會推動其他大型連鎖餐廳仿效。
我仍記得任職政府部門時,一間本地大型飲食集團晚上要為食客烹製鯊魚之前,把鯊魚放在魚缸公開展覽,毫不考慮自己可能觸犯防止虐待動物的法例,最終我們把那條鯊魚充公,並成功檢控該飲食集團。
鮑魚是另一種矜貴海鮮,我總是因為牠的口感稱之為「日本拖鞋」。根據統計,單在南非這個國家,自2000年起有近一億個鮑魚遭非法撈獲,大部分經香港轉口或直接在香港吃掉。
我每次光顧海鮮餐廳或去街市買海鮮時,總有人向我推銷鮑魚或蘇眉,但我懷疑這些來歷不明的海鮮未必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養殖,寧願為環境長遠大局而犧牲個人短暫口福,對方通常都會聳聳肩,對我這種堅持大惑不解。
其實說到底,即使人類的餐單上缺少了魚翅或鮑魚,也不會影響我們的生存問題。如果人人都願意這樣以身作則,也許日漸消減的野生鯊魚或鮑魚會再次增加。或者那個時候,我會對這些「日本拖鞋」重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