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設於中國貴州省貴陽市的「貨車幫」,他們被譽為「貨運界Uber」,以智能手機App和大數據技術,有效地將原本分佈全國各地自尋客源的大貨車司機,通過他們的平台實時配合適貨主。在「貨車幫」註冊的貨車佔全國貨車總數超過一半,通過共享經濟概念,令在創意科技領域落後起碼2-3年的物流行業,透過大數據科技的應用達致更好的效益和減省成本。據「貨車幫」的資料,單是去年便為國內節省價值600多億元人民幣的燃油,即是碳排量也隨之減少。
這又是怎樣煉成的呢?李克強總理說過「人在幹、數在轉、雲在算」。「貨車幫」的成就正是結合優秀的團隊,利用國內龐大的市場,加上充分利用移動大數據科技的成果。由於他們已有壓倒性的市佔率,能實時掌握全國公路物流大數據,有效安排貨車穿梭全國。若果司機在去程途中能盡快接到回程貨單減少空車,便能減省燃油浪費,提升效率和增加收入。司機的註冊是採取實名制,而註冊人的人臉辨識作身分辨識能加強安全防範,減少虛假信息可能引發的詐騙風險,也有打分機制讓更專業的司機服務得到認同。除此之外,他們也開拓了不同的盈利模式,例如轉售數據給車廠,令他們生產更貼合市場需求的貨車型號;也有提供金融服務和團購貨車,令貨車司機可以更靈活運用資金。
物聯網、大數據等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最終都是為大眾服務改變生活,準備好迎接未來更多由「一帶一路」帶來的物流商機。科技讓人們的文化差異、工作習慣及語言不通的距離減少。「貨車幫」的目標正是讓全中國3000萬卡車司機生活更幸福,是「互聯網+智慧物流」的成功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