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學畢業後,我便有記錄個人每項支出的習慣,直至現在已經維持了三十多年。結婚初期,我太太甚至說我有點變態,準確紀錄家庭一分一毫的使費。初期我們收入不多,我還會每年做預算,看有哪些地方可以節省一點,爭取儲蓄多一點,每個月出糧便把要儲蓄的金額,轉到儲蓄投資戶口,我認為這是強迫儲蓄的好辦法。

現在我仍有記錄每項支出的習慣,有了理財軟件的幫助,這項工作簡單得多了。但我已經沒有每年做預算,也再沒有強迫自己儲蓄。不是因為錢多到花不完,事實上我的工作收入比20年前還要低。而是經過多年持之以恆的習慣,讓我培養了良好的觸角,知道維持現在的生活模式,就不太可能入不敷支,所以放心不做預算。我維持記錄消費支出的習慣,只是確認最後能量入為出。
我不但個人理財如是,在經營業務上我也是不做預算的,一來我不認為盈利最大化是重要的事情,二來我經營企業多年,已經培養良好的觸角,當企業營運出現問題,有機會出現危機時,我會在很早期便察覺。創業接近十年,我大部分時間都不會騷擾子公司的合夥人,但我發現勢色不對,我總能在危險出現之前,向他們發出警號。無論個人或企業,我仍然認為做預算很重要,尤其是初期盈利能力不高,個人觸角不夠敏銳的時候。但日子久了,應該要能培養出良好的觸角,當身處險境之前,便能覺察到。而良好的記錄習慣很重要,除了確認量入為出外,當有需要開源節流的時候,也知道從甚麼地方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