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連三的學童自殺事件讓我覺得很心痛。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這些可愛的孩子走上絕路呢?
每次有這類型的事件發生後,大家都會聚焦在教育制度上,強調求學不只是求分數。這點我十分認同。除了教育制度外,家庭的愛與關懷亦十分重要。
每個人生命裡頭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這些時候有可靠安全的人或群體可以讓人暢所欲言是很重要的。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應該是他們最強的後盾。可是,生活的壓力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是很大的擔子。父母要長時間工作,尤其低收入家庭很容易成為窮忙族,回到家已經十分疲憊;況且,家庭生活不和諧亦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而父母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亦很容易會形成不必要的壓力。孩子自殺的問題並不單單是教育制度的問題,而是社會期望丶家庭教育和朋輩相處出現問題。
問題本身並不可怕,有問題而找不到原因,找不到出路是很可怕的。其實,孩子的成績真的這麼重要嗎?作為家長,我們能否做孩子的同行者,若讀書並非孩子的強項(真的,做了教育的這些年,我深切感到每個孩子的恩賜都不一樣),我們能否接受他是一個平平凡凡快快樂樂的孩子?若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的話,我們就要忠於自己的想法,盡量去尋找共同的聲音,還孩子一個愉快的童年及人生。
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