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19-06-11 06:00:00

還得到也不要借

分享:

最近在公司內和同事分享個人的投資理財故事和體會。集團理念是共享成果,但同事要能保住成果,甚至令成果增值,這樣共享成果才有意思,不然就好像用筲箕去盛水,水喉開得再大,也盛不了多少水,所以我一直都希望同事能提高投資理財的意識。 
 

在匿名的互動環節中,我發現同事的財務狀況都比較健康,可能和他們比較關注理財有關。正如留意身體健康的人,都比較留心飲食、運動和定期做身體檢查,所以健康狀況都比較理想。他們的財務狀況比我20年前還要健康,只要他們持之以恆,相信20年後的財務狀況比我現在更理想。 

很多人認為財務狀況和收入多寡有關,我借用了前高官的故事,說明高收入並不能解決財務問題,不善理財的人,收入愈高,財務問題愈大。我認為理財第一步是「還得到也不要借」,除了買樓以外,甚麼借貸也不做。借錢消費有如溫水煮蛙,初初一定還得很輕鬆,最後必然會泥足深陷。 
 

要財富增值,便一定要投資,儲錢入銀行必然跑輸通脹。但投資只是錦上添花,儲蓄才是最根本。如果只有一個月薪金的本金,即使投資賺了一倍,也只是多了一個月薪金,但如果有10年薪金做本錢,只要升10%,便多了一年薪金。 

投資的紀律比眼光更可靠。只要留意一下身邊上了年紀,而財務狀況比較健康的人,他們最大的資產往往是自住的樓,其次是公積金或強積金,兩者都是持之以恆,每月供款累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