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a very long time since fashion had anything to say other than “buy me.”
——Sarah Mower
買衫有原罪
幸虧我沒有中過淘寶毒,雖然這些年來都算購物狂,但掉衫去堆填區這種陰質事託賴沒有做過,多得不少有心人及組織推動環保意識(綠色和平、Redress、JupYeah, to name a few),速食時裝的禍害,開始植入愈來愈多買衫精的心坎裡,當然包括我自己。回想2007年H&M這頭速食時裝巨獸殺入香港,有好一段日子每個禮拜都要走一轉,看看有乜新貨才安樂(現在諗番好驚點解會咁),至今整整十年,時裝這回事,經已有種輕舟已過的感覺。
甚麼都沒有
有時看著年輕同事或訪問年輕設計師,談及時裝,仍有那種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有點莞爾,在新一輩眼中,時裝仍然是如此inspiring;不禁問自己,是滑牙還是老了,對時裝興趣索然?然後看《i-D》讀到Sarah Mower一篇文章,她說現在我們處身一個這樣的年代:恐怖主義肆虐、環境生態失衡、癲佬政客當道、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天知道地球會變成怎樣,而時裝,經已有一段好長的日子,除了「買我」之外,甚麼都沒有。這幾句直頭說到我心坎裡去。
不要捱打啞忍
但她不是一味抱怨,也不見得對時裝從此失去興趣,而是鼓勵有志創作的年輕人,當個system衝著你而來,不要捱打啞忍。她回想面對資本主義肆虐的六十年代,有些後生仔不想過著機械式的生活,走在一起,建立自己的社群互相扶持,這種自發自救社區式的經驗,到今日聽來仍然很激進、很不可思議?但她說在倫敦的時裝及創作圈子已滿目皆是,也舉了好幾個例子。
我不知道外國經驗放諸香港會否難行萬倍,但至少有人在做,也不只是時裝設計,近年共用工作空間盛行,或多或少是這個社群意念的變奏或溝稀版本。自己XX自己救,不僅是自己,找志同道合的人互相砥礪,重建對生活的熱情,不僅是時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