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氣候危機,很多國家及地區除了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氫能等可再生能源,還積極開發各種「轉廢為能」方案,當中不少集創新與環保於一身,創出新機遇。
最近,有能源公司建立本港首個聯廠轉廢為能設施,並於7月正式投入運作。燃氣生產過程中需要用水冷卻,因而產生餘熱,今次能源公司把餘熱輸送到毗鄰的一間食品廠,支援其大型抽濕機運作,每年可為食品廠減少約800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等於種植超過34,000棵樹木。對能源公司而言,可減少用於冷卻燃氣生產爐組的用水,食品廠則有效節能減排和降低成本,達到雙贏局面。
除了餘熱,廚餘也是潛力無限的寶藏,筆者早前逛書展時,喜見會展推行廚餘回收,據悉短短數天展期,已回收了約2,300公斤廚餘,送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透過厭氧分解技術把廚餘轉化為生物氣,用作發電,產出生物氣後的殘餘物還可成為農業肥料。廚餘回收既可減少廢物及碳排放,又可提供綠色源,完美示範把廢物轉成寶物。
近年政府大力推行廚餘回收,已於去年展開公共屋邨廚餘收集試驗計劃,期望有更多屋苑可安裝智能回收桶收集廚餘,讓更多市民有機會參與。
環顧全球各地,有不少地方更進一步,把「便便」也轉化為能源,例如台灣和英國分別有農場和動物園,不約而同收集動物糞便作燃料來發電,也是轉廢為能的創意示範。地球資源絕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源頭減廢、轉廢為能需要大家的創意和努力,從生活中挖掘、從小事做起,才可「轉化」出生機,這不正是「可持續發展」之要義所在嗎?
作者為煤氣公司企業環境、社會及管治總監/企業事務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