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4-07 04:30:20
日報

KOL不會告訴你的關稅方程式

分享:
特朗普將美國關稅史帶入新紀元

特朗普將美國關稅史帶入新紀元。(資料圖片)

經濟學可以解釋大蕭條時期《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不同入口貨品的關稅率嗎?

不是大奇蹟日,是解放日。不是1949年10月1日,2025年4月2日美帝的解放會引發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重臨嗎?本地評論人有所不知,上世紀的大蕭條是為期10年、生產蒸發三成、失業率兩成多、國際貿易大跌一半的非一般經濟衰退。史無前例,由1929年10月的一場股災揭幕,蔓延至二戰爆發才告一段落。長達10年的大蕭條,1930年6月17日才通過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不是觸發點,1934年6月12日已頒布的《互惠貿易協定法》(Reciprocal Tariff Act)亦未有明顯阻止大蕭條的蔓延。不要誤會,美國的入口關稅在這4年間的一加一減對美國以至全球經濟當然有一定影響,經濟學界卻普遍認為當年關稅戰對大蕭條的「貢獻」最多只有十分之一,貨幣供應大跌金融市場萎縮才是大蕭條的主要原因。近一百年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解放日宣布大加關稅,既忘記歷史亦不懂經濟的評論人竟說解放之時便是大蕭條的重臨。更愚蠢的討論,莫過於斟酌美國貿易代表(U.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的關稅方程式是否符合經濟邏輯。蠢到死!香港的薪俸稅標準稅率是15%,這又符合甚麼經濟邏輯?我支持自由貿易,但解釋任何稅率是否符合經濟邏輯從來不能只看比較優勢,歷史上美國的入口關稅率亦有曾比大蕭條或解放日更高的時候。為甚麼?

adblk6

解釋大蕭條的高關稅,先聽聽Grok的答案:「經濟學可以通過保護主義、供需彈性、國際貿易報復和大蕭條的宏觀經濟背景來解釋《斯姆特——霍利關稅法》中不同進口貨品的關稅率。這些關稅率的差異主要源於國內產業的壓力,而非基於系統性的經濟最優化設計……」當中有關供需彈性的,是需求彈性較低的商品政府傾向於施加更高的關稅,因為這樣造成較少的市場扭曲。《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的關稅結構顯示,對農產品的關稅平均提高了約20%至50%,而某些工業品的關稅則根據其國內生產能力和競爭壓力有所不同。除此之外,不同利益團體面對的入口競爭與及他們的動員能力,都是真正關稅方程式背後的一籃子決定因素。回說USTR的關稅方程式,便適當地引入了入口需求彈性這參數。其他相關因素,將會透過美國與各國討價還價而最終在雙方同意的稅率反映出來。

評論關稅最愚蠢的地方,我認為是連最基本的關稅目的也未搞清楚。歷史上,美國徵收入口關稅主要有三大目的:(一)增加政府收入;(二)保護本地生產;(三)作為國際貿易談判的籌碼。自美國立國至1860年期間,這段關稅最高的時期關稅收入是最重要的。1861至1933年,保護本地生產主宰了關稅結構。從1934年至特朗普出現,關稅政策又成了國際貿易談判的籌碼。於是,真正的關稅方程式,其參數是會隨著客觀經濟環境轉變而有所調整的。特朗普的出現帶領美國關稅史進入一個新紀元,因為中國的崛起與及美國的債務等改變了環球經濟環境,今天的特朗普是企圖透過關稅一次過實現收入、保護、籌碼三大目的。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