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期間出席晚宴,遇上一位八十歲後的讀者,相當熱情分享投資股票的成功經驗,個別持倉甚至已共度半世紀,為他帶來相當可觀的財富。最近幾年的新歡是騰訊控股(700),縱使近來有起有跌,一路都吼機會加倉,愈買愈多。知道筆者是同道中人,特意鼓勵一下。

恒指年初至今累升3,167點。(資料圖片)
股市波動大,買賣又容易,像這位先生的例子,會將股票作為資產累積的對象,當然只是少數,而且還要相當隱世,絕對不會在社交網絡上點讚。要投市場所好,爆炸論會更受歡迎,於是傳媒愈要為了生存生活,就愈要危言聳聽。何況就算當股市長遠是升,過程亦必然有起有跌,賭死單邊總有威風的日子,承諾的終極爆炸又沒有時間限制,下一世才兌現,拖住先也不能算是錯。
今年的升市超出大部分人的預期,部分原因在於低估好友的實力。評論員無幾多個真正落場,即使有,亦會因為太過接近市場,只會十上十落賭短線,根本不能體會長線投資者多年以來,透過積累勝仗所培養出來的信念。去年說到是千載難逢大爆炸,可是連2017年升浪的起點也未穿,跌市時間亦比以前的熊市短,如果這樣已經算重大勝仗,那麼以後就敬請永遠睇淡唔造淡,值博率根本不足。
也不是盲目一味睇好,兩極分化牛熊並存,才應該是今後股市的長期大趨勢。痴心錯付銀行股,固然浪費青春,不幸遇上沒落品牌股,更加會血本無歸。踏入5G年代網絡提速,大洗牌現象肯定變本加厲,如何趨吉避凶,是作為投資者以至評論員的最重要工作。投讀者所好,吹噓恒生指數目標價,無論是四位數抑或是5萬點,都是反映出和市場節奏脫節,水平停留在上一個年代。
「That’s why we play。」這句NBA近年的宣傳口號,是自己堅持筆耕及接受訪問的動力。不計低潮日子面對社交媒體上的批評謾罵,單單是永遠牛頭不對馬嘴,被迫定義牛熊,講指數下500點子的目標,這種無限輪迴亦相當辛苦。可是在粵語世界的某個角落,總有類似那位讀者50年前的年輕人,想透過累積股票來改善生活。選好公司,適當時候又要懂得與時並進,趨吉避凶,離棄過氣商業模式,才是值得堅持傳遞的訊息。(基金持有騰訊)。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