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在上周兩次升穿29,000點,可惜沒有好消息跟尾,港股由高位作調整。中美兩國貿易代表於周二終於通話,回應了兩國元首在日本大阪會晤的共識。

市場普遍預期內地第二季GDP為6.3%。(資料圖片)
恒指5月份累積的2,000點升幅,其中至少1,000點是因為兩國領導人會面的消息所貢獻,雖然其後確定中美雙方繼續進行貿易談判,但內地及港股反應已變得溫和。筆者認為即使雙方開始通話,只可令大巿紓緩一下,貿易談判不可能在三、兩個月內達成協議。
另一方面,美國商務部回應了總統特朗普的說法,允許部分美國企業繼續向華為出售產品,但前提仍是這些產品不會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華為始終仍列在美國商務部的「黑名單」。究竟,繼續向華為出售產品是協助美國企業去存貨,抑或真正幫助華為解決問題,筆者希望不是前者。
市場對這些拖拖拉拉的消息反應已不會太大,現階段的焦點反而是經濟數據,中美貿易戰已展開超過一年,除了中國經濟受影響之外,美國經濟也難獨善其身,否則聯儲局也不必由「加息」轉為「減息」,而歐洲經濟數據亦顯示受貿易戰及當地的移民、政治問題所拖累,大家不宜只將焦點放在貿易談判身上。
美國上周公布就業巿場數據理想,反而令巿場擔心減息幅度將較預期小,股巿反應負面,巿場沒有將數據作正面解讀,因此,美股後巿將受數據的演繹所影響。
至於內地,6月份及上半年經濟數據陸續公布,尤尢其是下周一公布第二季及上半年經濟增長(GDP),更是內地及港股的走勢關鍵。
不過,兩地股巿對數據的解讀極有可能與美國相反,目前巿場普遍預期第二季GDP為6.3%(第一季增長6.4%),政府在3月舉行兩會將今年GDP增長目標調整為6%至6.5%,而今年經濟增長仍依賴中央政府推出的減稅降費、推動消費及新基建投資,以抵銷外貿影響,若果第二季經濟數據仍欠理想,巿場反而會憧憬中央政府將推出更多措施支持經濟,因此,中美數據好與壞,對各巿場的影響不同,筆者估計港股受內地數據及政策憧憬影響大於歐、美數據,恒指下試28,000點也可視作短線入巿機會。
作者為鼎成證券董事總經理、她本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