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在Facebook上發表一則貼文,質疑美國政府的債務政策。他提到美國債務上限自1980年代以來,已從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0%,激增至當前的125%,「換言之,美國人每賺100元便要還債125元,卻從來不想想如何減少支出,反而不斷增加軍費和提升借貸上限……奇怪的是,國際投資者不是加倍擔心,而是『鬆了口氣』;這世界真是個無奇不有!」
香港政府長年零負債,對不少香港市民而言,湯議員的言論其實反映了他們普遍認為政府負債即是壞事的觀念。然而,政府負債究竟是好是壞?
我並不否認,一些國家由於過度借貸,最終陷入債務危機,這當然是一個不良的結局。歐洲的希臘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由於過去政府在財政支出上的失控,以及結構性問題,最終引發了嚴重的債務危機,嚴重打擊了其經濟。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而將政府負債一概視為負面現象。政府負債,只要適度並用於正確的地方,仍然可以是一個有效的工具。
舉個例子吧。許多人會透過按揭貸款購買物業。難道這就是壞事嗎?對這些人來說,這是一種投資,可增加個人資產,相信不少香港人都認識有人「炒樓」致富吧?同樣,政府透過借貸進行基礎建設或教育等投資,長遠來看,可以增強國家的競爭力和提升民生。重要的是,政府在借貸時必須考慮資金的用途和成本效益。
只要政府有清晰的規劃和目標,確保借來的資金能夠有效地用於提升經濟和社會福祉,借貸並不一定是壞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美國政府大舉投資於州際公路系統,這是通過政府借款資助的,這一舉措不僅創造了就業機會,還促進了美國的經濟增長。
回頭看中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中國國債也由1990年代佔GDP兩成「激增」至目前超過八成。依湯議員邏輯,國際投資者是不是不能「鬆一口氣」,而是應該「加倍擔心」?
作者為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https://www.facebook.com/tommyleungpage
逢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