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7-07-25 06:00:00

判斷大市要睇有無少年股神

分享:
股市造好產生不少「股神」。(資料圖片)

股市造好產生不少「股神」。(資料圖片)

睇報章財經版開始感受到歌舞昇平的氣氛,不少專欄作家都開始唱好大市,報道內容都係正面,離不開騰訊控股(700)、滙豐控股(005)破頂之類,「大時代2.0」的講法不脛而走。連身邊一些寫樓市、做數據分析的專欄朋友,都跟著唱好。


所謂執輸行頭慘過敗家,連我這些賭大不賭細的賭徒,也沉不住氣買了幾十萬港交所(388)call輪。這就好比一個專業德州撲克選手,連fold幾十手牌,無啦啦斜眼見到隔籬枱將百家樂路紙「好路」,然後去跟風盲賭。我沒有甚麼可以侃侃而談的高深見解,純賭純投機,唯有祝我自己好運。

adblk6


分析員對大市可能有很多見解,有無數的indicator去支持自己的觀點,例如睇美匯指數去推測資金流向,睇外圍走勢跟風,也有參考歷史恒生指數市盈率,去判斷升跌等等。


這些套路唔難掌握,都係花拳繡腿,大學都有得教,YouTube亦有得學。經濟學的概念外,仲可以用埋simulation等計量工具,愈搞愈複雜。只是我經常強調宏觀大市有太多變數,變數之間的影響力又是動態隨機地變化。太多變量和太多隨機性,會引致分析模型準確性出現極限。


以前睇書睇到金融海嘯的部分,總會強調過往研究員通用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去做宏觀分析和預測,但海嘯後,大家發現模型的極限,開始帶有懷疑和批判的態度。以我認識的一般專業投資者朋友,係無人會搞到成件事咁複雜去計。都是成功效益問題,複雜的模型要時間去設計和運算,成本也是考慮,若準確程度都是一般,那不如放棄搞大件事好過。


最簡單用番生活智慧去睇,往往都係最真實和最貼地,而且成本效益最低。張五常的理論也強調要貼近生活,不論他賣桔講價格分歧,還是睇畫講上河定律,都係以微觀人類行為的觀察為主。像股神巴菲特、Peter Lynch等亦強調生活中選股票,甚至經典的「擦鞋童講股」,也是相反理論在生活上的應用。


老外有一套觀察模式,香港都有。香港係盛產少年股神的神秘地方,每隔一段時間,此等妖物總會在媒體上曝光,成為媒體追捧的對象,暫時的經驗係百分百中,妖物一出,三個月至半年內個市總會見頂玩完。

adblk7


所以道理簡單,如果發現學生哥、師奶兵團等出現股神,那就是見頂之兆。尤幸,此等魔物仲未出現,股市理應仲有一段升勢。少年股神,真係判斷香港股市最地道、最精準的indic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