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去年12月CPI數字,按月升0.5%,似乎較11月的0.8%緩和,因11月底起Omicron病毒橫空面世,能源價格大幅調整所致,WTI原油上月1日曾低見65美元。若撇除能源後按月通脹,僅由11月0.6%微跌至0.5%,故整體通脹情況並沒有改善。專家認為,通脹高企歸咎勞工短缺和供應鏈問題。美國非農就業數字繼11月不如人意後,12月僅19.9萬,較預期40萬差;「塞港」情況未有改善,佔美國進口近四成的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在10月起已實施24小時運作,但最新數字顯示,泊港輪候時間仍大增至最多28天和45天。
市場逐漸轉為相信Omicron難影響能源需求,加上寒冷天氣,能源價格已回升。航運業普遍料供應鏈問題今年難以解決。而美國勞動參與率現僅61.9%,比疫情前低約1.5個百分點,去年聯邦失業救濟金停止發放、學校全面重開後,就業障礙理應已大致消除,但仍有數百萬民眾未能重投就業,唯一解釋是擔心職場染疫。這難題和供應鏈瓶頸一樣料維持到疫情真正結束,恐怕任聯儲局加息縮表,美國通脹短期難減退,加息三次大概是最基本,四次機會不低,投資者應小心。
作者為中原證券及資產管理執行董事、證監會持牌人,並未持有上述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