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台界有一位奇人,定期會開咪做節目,他不喜高調,故稱他Doctor Zhivago好了。他之前是做金融,跟現在一線的玩家都有交手過。我們倆是很好朋友,後來他因事金盤洗手。現在洗盡鉛華,笑傲江湖,在外國隱姓埋名過著逍遙快活的日子。開咪純為興趣,算是低調地高調。跟他合作的網台也因Doctor,收入和收聽率都有所增加。
Doctor的強項是新股上市,捉公司造假數,其實他的分析套路唔難掌握,都幾生活化。最近有一間科網公司想上市,通常上市公司必定有網站,但Doctor卻發現這間科網公司卻連網站都無,笑了。個棚一踢就冧,做得實在太低手。雞棚有大有細,會計帳目當然是重點處理,因為要應對聯交所嘛;相反網站卻是枝節,普通一個大學生粗製濫造一個網站有何難,幾日都搞得掂了。所以假數友正常都是顧住大,而不顧枝節,結果穿崩位就在微處展現。
我分析假數的方法很簡單,極入門。第一,若公司有超大的應收帳,可以合理懷疑有假數風險。其次,就係睇客戶和供應商是否集中,如果太集中,又係有假數風險。有時睇公司的盈利和收入結構是否波動,大上大落等,都可以睇到端倪。
當然要睇假數的模式是可以再複雜鑽研多一點,但一般人分析公司的時間有限,有機會成本,所以找性價比最高的分析方法就可以了。我有一位朋友會從實業角度出發,招股文件通常都會有一部分找獨立行業顧問去寫行業概況,他會從A公司的行業概況,去對比B公司的數據有無講大話。這方法不錯,但太費時,性價比才是最重要。
學術界也有Beneish M-Score模型,去分析公司有無做假數,詳情可以去維基一下,唔複雜但有點浪費字數去解釋。這個模型的邏輯是找出八個財務指標做變數,然後套入公式計算,只要少過-2.22,公司就不算做假,反之亦然。自從學界多了用計量模型之後,好似這類由regression(迴歸分析)的模型多如繁星,連corporate governance都可以有指數計算,你說誇不誇張?好像財務學101常用的CAPM、APT等模型都以迴歸分析做底,去延申結論,不過大家都知,用這些模型去炒股,本多也未必終勝。這個Beneish M-Score能否在香港應用到,我很懷疑。
財演會建議股民避開假數股,這很正路,但專業投資者不會因假而不賭。因為假馬比真馬易賭,假波也比真波易賭。經歷了世界盃這麼多場爆冷賽事,難道還不明白這個道理嗎?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