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人A推介「善樂國際」(1660),我劈頭第一句問:「有無內幕貼士?」
他說:「無。」
然後我問:「推介理由?」
他說:「一個字:平!」
查「善樂國際」是一間香港公司,成立於1991年,業務是建築機械貿易、建築機械租賃及本地運輸服務,資產包括了618部發電機、32部空氣壓縮機、8部地基機械的租賃機隊,以及11輛吊運能力由17噸到55噸不等的營運中吊臂式貨車。
它在2個月前的2月10日上市,發行1.2億新股,配售價是0.4元,是招股價的上限。它的招股大受市場歡迎,公開發售部分超額申請約356倍,誰知掛牌後來一個反高潮,當日收市價是0.31元,跌了22.5%。
在這兩個月,它的股價在0.265元至0.33元之間波動,均價大約在0.3元左右。
奇怪的財技是,在上市一個月之內的股價穩定期,它在0.285元至0.315元之間,購入了1,500萬股,然而,在穩定期未過的3月3日,它居然可以用溢價0.4元(也即是招股價),批出了3,900萬股……
市場當然質疑,為甚麼這公司居然可以用溢價配股,而接貨的究竟又是甚麼人呢?要知道,在股市上,只有精仔,沒有笨蛋,究竟承配人是基於甚麼理由,會用高出市價25%,去購進這手股票呢?
就這一點,本人當然無從揣測。或許我可提出一點,就是在一連串動作之後,大股東現只持有67.8%,如果在半年後,大股東減持20%,他便只持有47.8%,在某程度上算是喪失了絕對控制權。
簡單點說,這是一隻啤殼上市的股票,散戶炒作這種股票的最大憧憬,便是炒賣殼概念。問題在於,等待有時間成本:馬上賣殼,等待的時間短,利潤便高,反之,漫長等待也賣不成,機會成本就很高了。
「善樂國際」作為殼股的優點,是它做出了賣殼的第一步,可見得其心急,估計它在禁售期過後,馬上便會賣殼,散戶買入的等待時間可減至最低。現時其市值是3.5億元,股價接近史上低位,因此,我同意線人A的說法:它坐和望贏。贏幾多呢?如果用殼價成交,G.O.價是現價格的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