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廈維修費驚人,圍標現象屢見不鮮;加上政府推出強制性驗樓及驗窗計劃,令樓宇維修及保養工程數量大增;然而,服務提供者良莠不齊,令部分業主蒙受金錢及其他不必要損失。
在維護小業主權益上,政府多年來都較被動,筆者在議會多次促請政府重視有關問題,近日市建局推出「招標妥」樓宇復修促進服務先導計劃,已算是行前一步。然而,計劃只接受符合大廈的平均應課差餉租值限額,市區和新界樓分別不得高於30萬元及16萬元。有關門檻已將不少屋苑摒諸門外,但這些屋苑並非沒有受到圍標困擾。
其次,計劃首年限額50個,並以「先到先得」方式申請亦非最理想安排。另外,筆者十分關注計劃是否只着眼於樓宇復修的前期招標階段,而忽略施工階段。單為申請者提供招聘顧問及為維修項目專業、技術和市場造價意見,這些前期工作,對施工階段會否有偷工減料以及無理索償等,又可否提供協助?若監管不力,小業主蒙受損失更大。再者,若小業主聘用的顧問出現失誤,計劃又會否提供如何處理的意見?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