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人節帶旺花店。(資料圖片)
昨日時值情人節,街裡愛人一對對,毒男斯人「毒」憔悴,相映成趣。古巨基利用社交平台唱出高登改編名曲:「其實毒L一個更開心,使L你講?」安慰了毒男宅女寂寞的心,至少比正義聯盟女神,亞太區Gal Gadot李偲嫣跟丈夫在鏡頭前卿卿我我,有趣得多。
上年情人節發生了一件怪事,日本有一群抗議人士(估計係單身毒男)走上街頭,公開掛起巨大的「粉碎情人節」橫幅,抗議戀愛資本主義,直指「公然親熱是恐怖主義」。
何謂「戀愛資本主義」?日本萌系御宅族評論家本田透提出的一個社會學概念,他寫了一本著作《戀愛資本主義之形成》,去解釋這個概念。
不計一班援交女士和PTGF,香港是有一班認同以身體換來金錢回報的女生,例如網上世界的頭點之交「地方的蕩婦」會「半高調」接受媒體訪問,講自己一套「Sex is work」的理念,她本人接受過高等教育,有一份收入穩定偏高的工作,但閒時亦會做性行為交易。中大法律系的Emilia Wong也會在平台Patreon張貼性感豔照,會員要付費才能觀看。這些東西,都很「資本主義」味道,因為「資本主義」跟商品化就是有一點相通之處。
「戀愛資本主義」不算講這回事,它是借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作分析框架,去睇一般男女戀愛關係。資本主義被人詬病的地方是強者越強,貧富懸殊,大量資本由少數資本家佔有。
同一套框架放在戀愛關係分析時,就是高富帥、白富美永遠打贏矮醜毒肥的一群人,同樣走入資本主義強者越強的終極結果。例如城中富豪一定溝晒所有靚女,無家底毒男,如我,只能等待「職工尾圍用膳」。
好像「戀愛資本主義」這類有趣社會學概念,背後是假定了男女關係或男女性關係,都係商品。錢固然是資本,但外形也是資本,甚至學歷、家世背景等都係。當然,我認同戀愛關係都可以應用到經濟學供求分析框架和需求定律,因為決定涉及計算,也有成本效益,但應否上綱上線到用意識形態去論定,就難說得很。如果你相信「戀愛資本主義」這回事,你會感受到現在社交媒體的發達,是加快催生這個現象,好像seekingarrangement, skout, tinder等交友程式,難道不是邪惡資本主義下的產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