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3-06-19 08:00:00

淺談溫差發電

分享:
淺談溫差發電

海洋溫差發電技術通過收集溫度較高的海水,注入熱交換機令裝置內的低沸點液體沸騰為蒸氣,從而推動發電機發電。(資料圖片)

炎夏將至,很多人都蜂擁至沙灘,把自己浸在水中以降温。太陽光照射於海水表面上,雖然會把海水加熱令其溫度上升,但其實陽光未能到達深層海域,其溫度與海水表面存有巨大溫差,因此人們都覺得浮游在海水中有消暑作用。這也造就了科學家研究海洋温差以發電的可行性。早於1926年,法國科學家Georges Claude完成全世界首個海洋溫差發電的公開實驗,正式昭告溫差發電為其中一種可行的發電方式,亦引起後人對海洋溫差發電的注意。

海洋溫差發電技術通過收集溫度較高的海水,注入熱交換機令裝置內的低沸點液體沸騰為蒸氣,從而推動發電機發電。海洋溫差發電穩定,每天不分晝夜源源不絕地生產電力,估計所產生的能量甚至超出潮汐能,海浪能以及風能的生產總和,故能創造龐大的經濟利潤。

不過,香港平均水深只有20至30米,或未符合海水溫差要求,所以目前仍未能大規模應用該技術。儘管受環境因素限制,頭腦靈活的香港人總是能異想天開,尋求發展溫差發電的新出路。2020年香港大學團隊成功研發直接熱充電電池(DTCC),利用溫度循環技術通過溫差方式把低溫廢熱轉化為能量並儲存於電池中,預料可為小型電子產品提供動力。隨著各式各樣的電子設備相繼面世,電池需求亦會隨之上升,溫差發電電池或因此受惠,預料產品將受市場追捧。

時至今日,溫差發電已不再局限於透過海水溫差換取動力,科技的進步讓不同環境下產生的溫差可進一步轉化為能量。為解決能源短缺問題,專家們絞盡腦汁提出一切可行的發電方式,已有學者正進行猶如科幻電影情節般的人體溫差發電研究,無孔不入地製造電力。隨著各界投放更多資源發展溫差發電技術,可望為行業整體營運增添成長空間。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