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388)自從8月17日公布第二季業績以來,股價一直向下;除了終於跌破300.2元的52周新低,沒有甚麼值得一提。距離當天341.2元收市價,港交所足足掉了41元或12%。
因為業績遜預期,按季倒退22%,加上投資組合虧蝕4億元,拖累整體收入比預期少5%,就連小股東也要被犧牲,派息大減26%。最荒謬是,港交所已經無法開源,卻也無力節流,經營開支17億元,按季升8%,按年竟大增13%,據說是員工成本增加云云;其EBITDA 利潤率按季下降5.3個百分點,按年跌7.9個百分點至68.8%。
當時其行政總裁歐冠昇已經表示,按7月至8月數據,業務短期將續受宏觀環境影響,最新公布數據,原來8月證券市場每日平均成交額只有923.92億元,按月跌近15%。如此慘況,可以想像。難怪資深投資者相信,單看一隻港交所的表現,當可預計恒生指數前景。
事後孔明看來,花旗的報告最準確,指出港交所業績非常疲弱,在收入低迷下,高於預期的營運支出令人驚訝,重申「沽售」評級,目標價不過3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