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否「官到無求膽自大」,特首林鄭月娥離任在即接受《彭博》訪問時被記者問到,會否就任內發生任何事向香港人道歉時表明「不會」。我不懂政治,特首應否就她任內的政治事件向香港人道歉,就留待其他人討論,但是她應否就香港土地和房屋問題向香港人道歉呢?
讓我們先從中原指數看看歷任特首的「表現」:在首任特首董建華在任期間,中原指數由回歸時的100,下跌差不多一半至2005年中僅超過50;曾蔭權接任後,指數由55倒升至2012年的120左右;之後梁振英接任,指數由120繼續大升至他離任時(2017)的160左右;在現任林鄭特首治下,即使經歷反修例運動和兩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指數仍然上升至目前超過180點。
因為金融風暴和沙士而令樓價(以及經濟增長)大跌大家都不想,除此之外由曾梁到林鄭本地樓市一直都在上升,那麼本地的土地和房屋問題的主因是否基於一些根本性的「深層次矛盾」而非特首一人可以在任內解決呢?
有可能吧,正如特首早前在本屆政府最後一次立法會答問會回應議員提問時提到:「房屋政策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並籲要持之以恆,否則難以追落後。
的確,由尋覓土地到興建基建,將一片荒蕪的生地變成可供人住的熟地並不是短短一兩年內可以達成,特首在一個任期內要大幅增加土地並不是想像中容易的事。然而,由2007年擔任發展局長,到2012年升職至政務司長,再到2017年再升任為特首,林鄭主政本地土地和房屋政策長達15年之久!
我同意特首在接受訪問時提到,「若要加快土地房屋供應,相關政策就需拆牆鬆綁、以及加快建屋速度。」不過問題是,在經過15年的努力後本地的房屋問題仍未有明顯改善,特首是否要向仍未能上車的市民表示一點歉意?
無論如何,作為市民,我們只能寄望新政府真的能說到做到,令「本港的土地房屋供應將會在未來第6至10年,即2027至2031年間,將得到大幅改善,同時亦會開始步入豐收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