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藥集團業務涵蓋多個療區,包括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心血管和抗生素等領域。(網上圖片)
近日,內地醫藥股的走勢終於轉強,主要因市場預期行業短期內將有大量新產品推出,為股份帶來主要的收入增長。過去幾年,受到中央集體採購政策的影響,藥物價格大幅下跌超過八成,導致不少醫藥股的盈利大幅減少,部分甚至無法實現EBITDA收支平衡。不過,這一情況有望改善,特別是多家生物製藥和醫藥公司將陸續推出新產品,改善相關的財務狀況。因此,近期整個醫藥股的走勢出現持續反彈。
石藥集團主要專注於化學製藥,並致力於創新藥物的研發,業務涵蓋多個療區,包括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心血管和抗生素等領域。憑藉強大的研發能力,集團持續推出新產品,並在國內外市場上拓展業務,旨在成為全球醫藥行業的重要參與者。隨著集中採購對肿瘤產品的影響逐漸緩解,預計2025年新產品將帶來超過15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增量,助力業務復甦。另外,隨著NBP及明復樂等產品在醫療保險中的推廣,將促進穩健增長。長期來看,集團計劃在2027年前推出超過25種創新產品,以增強市場競爭力。該公司還積極進行外部授權,目標每年完成3-4筆交易,為未來收入來源提供保障。
雖然集團2024年的全年收入同比下跌7.8%,降至290億元人民幣,主要受到行業競爭加劇的影響,特別是在腫瘤藥物和其他核心產品領域中,價格戰及市場份額的爭奪愈發明顯,加上集體採購政策導致部分藥物價格大幅下跌,影響了整體盈利能力。不過,隨著集團有機會於今年推出新藥,預期未來幾年的收入仍將維持中單位數的增長,預期2025年全年收入將達到310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6.3%;每股盈利預計將達到0.43元人民幣,增長7.2%。預測市盈率為10.7倍。市場預期石藥的目標價為6.68元,仍較現價有20%的上升空間;若以15個財務模型計算合理價,則仍有接近30%的上升空間。因此,在股價短期仍有上升空間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繼續趁低位買入。
石藥集團股價於去年10月8日升至最高位7.83元見頂後開始回落,並在持續下行後形成一浪低於一浪的走勢。今年1月股價跌至最低位4.27元後,走勢才開始回穩。隨著9天RSI成功收復30水平,股價逐步反彈,並成功升至整個跌浪總跌幅的38.2%見5.61元,但未能成功突破。由於9天RSI已先行突破70水平,預期股價仍然有進一步向上的機會。配合成交額明顯增加,顯示投資者入市意願較強。投資者可以在股價回落至5.5元時買入,目標為整個前跌浪總跌幅的61.8%反彈,有望上試6.5元。如股價向下跌穿5元,則需先行沽出止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