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日本傾倒核廢料之前,我想講一下中學物理學。本來是非常簡單的常識,我也不用看參考書,隨手可寫出來。
可是我發現,在香港,很多自稱是讀了大量參考資料的人,也煞有介事地引用並且侃侃而談的人,甚至是化學博士,在討論這課題之前,好像都把中學時學過的東西統統忘光了,交回給老師了。因此,我不得不把這些基本知識寫出來,以作通識。
把原子分裂,可產生能量,前提是必須要在極短時間大量分裂,因此稱為「連鎖反應」,這只有鈾原子才能做到,這就是核能的基本原理。
「輻射」就是射出的能量,鈾原子裂變所釋放的能量有三種︰
一,α射線,即高速的氦原子。二,β射線,即由中子分裂成氫原子+電子。三,伽瑪射線,即高能量的光子,也即是熱能,只要稀釋了,高熱變凍了,完全無害。
氦是除氫之外最輕的原子,絕大部分的原子,都會在釋放出氦原子,即α射線後,變成比較輕的原子,這過程稱為「衰變」。有的原子可能長至幾百億年才會發生衰變,有的則短至幾百萬份之一秒,前者的形容詞是「穩定」,後者則形容作「不穩定」。
相對來說,鈾是穩定的元素,但很容易發生連鎖反應,所以被拿來作核能材料。然而,當它分裂後,所產生的「碎片」,即銫、鍶,就很不穩定,很容易衰變,射出α粒子,這就是所謂的「核廢料」,也即是輻射物。
至於氚,也是不穩定元素,不過放射出的β射線,它對生物組織的危害性高於伽瑪射線,但卻遠低於α射線。
由於這是核電廠的副產品,所以地球上所有核電廠都會公布它的氚排放量,然而,核廢料,即銫、鍶的含量,卻不會公布,皆因它們應該深埋於地底,一點也不會漏出來,因此自然不用公布。
日本政府公布了其核水的氚含量,不用看數據,也知是非常之低,皆因核電廠已關閉十多年,即是沒有產生氚十幾年了,焉能不低呢?
但真正的關鍵在於,它的銫、鍶的含量,也即是α粒子的排放量,卻沒有公布,因此我們可以假定,這數字是很高很高,反正人這麼蠢,看不出來,被騙也是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