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政府銳意改革,尤其任命不同的問責局長和司長主管不同工作小組,目標具體而清晰,好像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就要統籌傳承清潔大行動,政務司長陳國基也要統領針對脫貧為目標的大型師友計劃。計劃總會帶來具體成效,但政府其實還有更多政策工具針對社會問題對症下藥。
筆者曾經擔任社會福利機構舉行的計劃,作為導師與基層家庭兒童建立關係,當然就算一年期的計劃也不是容易和陌生人推心置腹,但至少有一位家長以外的成年人和他們談論人生大事,也算是難得的機會,但如果簡單估計成效巨大就可能會有落差。
現在由政務司長推動這一類計劃當然最能夠有號召力,導師質素和資源都是頂級配套,還希望在過程中能夠探查到在政策層面能否推動基層家庭脫貧,這是在受惠計劃的個別人士以外更能惠及更多基層家庭。
例如增加基層家庭住屋流動的彈性,現在居住在公屋的基層家庭因為家庭因素搬遷幾乎不可能,但現實上可能居住在靠近親友的社區,又或者方便父母工作增加親子時間,這些都是對基層家庭子女成長重要的元素。房委會能否計劃互相對調單位的構思?容許自行配對交換居住單位,盡可能切合每一個家庭自己的需要。
又或者推行大學學券,將現時資助每一位本科生在香港8所資助大學的成本作為基數,簡單直接將一個金額資助香港青年在海外或內地升學,就算學費有餘額也可以作為他們生活開支,讓有能力和有目標的青年人可以不用擔憂學費而努力升學。另一個是鼓勵年輕人做暑期工,鼓勵僱主聘請在學青年人做暑期工,讓他們增加接觸社會實際經驗,政府可以鼓勵慈善機構作出配對資助,暑期工的人生磨練隨時比和導師在咖啡廳喝咖啡來得更加真實,對現實人生的反思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