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1-12-13 04:30:00
日報

誰是RCEP中的大贏家?

分享:

明年1月1日包括中國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將正式生效,該協定有助省卻各國獨自商討貿易協議所花費的冗長時間,以中、日雙方為例,雙方貿易往來已超過40年,但至今仍未達成任何自貿協定。可想像明年一個能迅速形成達22億人口,以及每年GDP近26萬億美元的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能為區域各國及全球經濟注入長期穩定性。此外,RCEP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又一次全面開放行動,展示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推動互利共贏的決心。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於製造業生產力的優勢下,經濟受惠於RCEP似乎已是市場意料中事。而令筆者感興趣是,中國產業能否把握上述機遇作出升級轉型?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能充分把握製造業優勢,帶動經濟起飛,但隨近年經濟增速逐步放緩,反映經濟產能或已達樽頸情況,有需要作出轉型。市場估計相關轉型將集中於內需、金融及創新科技產業等領域之上。

隨著內地中產階層不斷擴大,對高階商品需求增加,相對低階商品需求則減少,容易使低階產能出現過盛。而透過RCEP引入海外競爭,則有助加速低階產業升級轉型。而受新冠疫情影響,現階段RCEP國家產能仍未恢復,這能為內地產業升級爭取時間。

至於金融方面,中國作為全球出口大國,貿易額佔全球12%,但於國際支付佔比中人民幣僅佔2.2%,這不平衡比例,最終逼使企業需使用第三方貨幣如美元結算,大大增加匯兌成本,且企業融資亦受制於別國的貨幣政策。同樣情況,亦出現於其他RCEP國家,一旦各國能使用本幣直接結算,料有助節省結算成本及時間。中國作為區內最大市場,料各國有機會增加以人民幣作結算,並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最後,是創新科技產業鏈升級,於RCEP成員當中,日本及即將加入的韓國均為上游創新科技產業鏈中的佼佼者,近年中國亦投放大量資源作創科領域研究,或能與兩國產生協同與互補「雙管齊下」效應,可預期中國及東盟國家經濟將迎來一翻全新景象。

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應視為推介投資任何產品。投資涉風險,產品或大幅波動,應詳閱風險披露聲明再作決定。作者為恒生銀行投資產品及顧問業務主管

誰是RCEP中的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