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機構發表香港貧窮狀況的調查報告,形容香港貧窮問題嚴重,引發大眾關注。但貧窮定義毫不簡單,香港比其他國際大都會的貧窮情況並不算差。社會應鼓勵基層向上流動,而不應倡議政府透過政策介入,引發好心做壞事,以及製造社會矛盾。
根據聯合國對於貧窮的定義,可以分為絕對貧窮和相對貧窮,絕對貧窮是在一個地方生活的基本要求也不達到,非洲不少國家也是處於絕對貧窮狀態,人民連基本生活也沒有,人均壽命極短,孩童沒有健康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香港經濟繁榮,很早以前已經沒有絕對貧窮問題。而相對貧窮的意思是在同一國家之中,最富有和最貧窮的人口,在收入上的差距。香港的一般機構組織都是以相對貧窮問題,表示情況嚴重。但相對貧窮在全世界的大都會都存在,為什麼大家的印象覺得香港特別嚴重呢?
因為經常被引用的堅尼系數是以相對貧窮作基礎,量度一個國家貧窮情況狀態,對於香港的計算並不公道,因為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全世界的繁榮大都會,集中了該個國家最頂級收入的人士居住,單從一個城市內部人口計算堅尼係數肯定很高。
一般英國只會計算整個國家的貧富差距,不會只計算倫敦城市內人口的貧窮差距,同樣在美國的紐約,德國的法蘭克福,或者日本東京和南韓首爾,都是以整個國家貧富差距作為基礎去量度。就算經濟體量和香港較為相似的星加坡,也沒有計算超過130萬外勞的收入作為城市的貧富差距。所以香港的堅尼係數一直被引用,誤導成為描述香港貧窮嚴重。
當然,在任何大都會,一定有在基層掙扎求存的社群,香港也不會例外。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香港由50萬人口增加到今天七百多萬人,絕大部份人都能夠社會向上流動。大眾依靠的並不是政府介入政策,而是獅子山下精神,來自五湖四海的香港人靠自己雙手和腦袋,創造在全球不能再複製的都市奇蹟。
香港有全世界最龐大的公營房屋機制,最廉價的公共醫療服務,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免費讀書到全球頂級大學研究院,當然這些政策不是完美,但比起世上絕大部份的城市都已經很優越。從去年開始高才專才計劃,數十萬計的人才和家人願意來香港定居,足以證明香港無論在經濟發展以及社會體制都有吸引力。
而香港是擁有最多慈善組織的城市,針對貧窮問題絕對可以輔助不同慈善團體精準扶貧。通過社會服務熱心人士的投入,拆細每一個個案的需要,協助水深火熱的貧窮家庭向上流動。由政府推出政策絕對不會有靈丹妙藥,否則世界就不會有這麼多比香港更加差劣經濟環境的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