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歷臣(Sven-Goran Eriksson)終於離我們而去!當年享譽歐洲球壇、風頭跟當今哥迪奧拿、高普不遑多讓的艾歷臣,執掌英格蘭國家隊期間,有一定成績表現,參加過兩屆世界盃及一屆歐洲國家盃,不少球迷總會記得5比1反勝德國那一仗。但我對於04年歐國盃上只差一點點便能擊敗法國的印象更深,若碧咸能把握到那個12碼,戰局本早已肯定;謝拉特最後階段的大意回傳,反造就了對手得到12碼奠定勝局……這個階段艾歷臣也出現過一些「拜金」的不利新聞,離開英格蘭教練席位後,他不斷轉變球會的執教生涯實際上已無法維持他的高峰,更有些予人食名氣老本之感,可是他又能夠放下身段,繼續享受他的教練人生,對自己的「戰術」鋪排也相當有一手。
無論是執教賓菲加、或之後的拉素,艾歷臣雖然沒有像哥迪奧拿、米高斯等著名教練一套「強調」的戰術格局,但他成為教練之路,同樣是乘着戰術改革的風潮。瑞典足球在1948年奧運會上獲得金牌,在1950年世界盃和1952年奧運會上獲得銅牌,在1958年世界盃決賽負於巴西取得亞軍,惜之後一度發展停滯,至七十年代中期,受到英格蘭教練到來的影響,更多地着重戰術控制比賽。
艾歷臣27歲時因為膝蓋傷勢早早結束球員生涯,教練生涯也由此展開。1976年,他成為瑞典第三級聯賽Degerfors IF主教練Tord Grip托特格列的副手。其後當Grip被任命為國家隊的助理教練時,艾歷臣便坐正成為Degerfors的主教練。同年,他完成了瑞典足協的教練教育計劃。之後帶領Degerfors升上乙組,艾歷臣引起了大球會的關注,他於1979年被任命為IFK哥登堡的教練,球會想嘗試新的思路和不同的東西,那時哥登堡大多數球員甚至沒聽過艾歷臣的名字!結果這名少帥在3年內為球會贏得了幾個冠軍,包括81-82球季的歐洲足協盃冠軍(兩回合擊敗當時西德頂級勁旅漢堡)。在參與哥登堡的同時並兼任瑞典U21的助理教練,主教練就是恩師Tord Grip。Tord Grip是一個跟艾歷臣不可分開的重要名字,之後從九十年代中後期至千禧年代,無論艾歷臣執教拉素、英格蘭、曼城、墨西哥,他反過來成為了艾歷臣的副手。
「心理差異將決定誰是真正的贏家」
七十年代中期,也正恰逢霍頓(Bob Houghton)和鶴臣(Roy Hodgson)兩名英格蘭教練先後來到瑞典,帶來了當時英格蘭足球的「442」踢法和區域防守理念,防線壓得較前,更快速向前傳球,艾歷臣是瑞典教練當中學習二人最有成就的一個,甚至青出於藍。艾歷臣在他的傳記中,提到了激發他對戰術想法的具體經歷:在一場比賽中,他在防守中與對方一位快速的左翼球員互拼,這讓他認為足球不可能是1對1的60米奔跑上落,必須有更好的方法來互相幫助,作為一個團隊去進行比賽。但在他的執教生涯,隨着時間推移,也懂得變通,例如執教費倫天拿期間,他得出了一個結論,有時也需要為一些具有天才,但又較為個人主義的球員提供一個發揮空間,結果成功做到了,受到恩澤的這名球員就是鼎鼎大名的羅拔圖・巴治奧!艾歷臣又曾提到:「當兩支球隊在技術、戰術同樣強大時,擁有更大自信的球隊就會勝出,心理差異將決定誰是真正的贏家!」重視足球的心理層面,也是早從七十年代執教Degerfors開始,艾歷臣便與挪威運動生理學家Willi Railo合作。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尾瑞典足總會將基於科學的心理方面納入教練教育課程(包括Railio的工作)。顯然,艾歷臣是球員心理層面科學化過程的先驅。此外,讓運動心理學家參與也是教練實踐專業化的一個例子。
建立現代足球教練架構模式
艾歷臣早在數十年前已經建立了一個現代足球教練架構模式,只是如今各方面都更加細化、也有更多科技、數據去輔助。我自己曾有一個疑問,若從艾歷臣開始執教至離開英格蘭國家隊出任曼城教練這段期間,前後30年左右卻執教過11間球會或國家隊,而他又沒有任何不成功的紀錄,更有不少帶出好成績,那是他及早發現當時帶領的球隊潛力已發展至盡?抑或喜歡去更多球會填寫他的履歷?無論如何,他都比對他影響深遠的3位教練Tord Grip、Bob Houghton、Roy Hodgson早一步離去,也能夠在人生最後一段日程,擔任利物浦教練,雖只屬一次性的非常規賽事,也算是完成心願!正如早前碧咸去探望他時,他對碧咸說:一切會安好(It will be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