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其中一件賞心樂事,就是港超終在風風雨雨下圓滿結束,15個月的蹉跎歲月,有退出風波,有球員註冊風波,亦有復賽引起的風波。當中不論球會、足總、足總醫學顧問容樹恆醫生等,各方面都努力不懈,才能令餘下的比賽得以進行,東方龍獅和傑志各奪兩冠,理文和富力則在季初大好勢頭之下,於停罷過後失去本來的先機,或許「無奈」正是香港足球的特色之一。的確,今次疫症是考驗人類各方面的適應力和韌力,而香港足球的脆弱,亦再一次呈現在眼前。
港超由10隊變6隊,比賽失去不少意義,捱過此球季後,原本應有晉峰、飛馬及流浪回到球賽,卻出現富力R&F的退賽事件,無疑是對香港足球的一大打擊。富力在過去4年於香港足球投資不少,亦刺激了港超多方面的競爭,事實上對球賽、球員、教練來說都是正面的參與。每季都出現的「散班」又再來臨,這個惡性循環換來一次又一次無奈的概歎。若然香港足球的生態環境仍然繼續惡化,各掌權者仍然欠遠見和謀略,部分人依然選擇各懷鬼胎,這條路根本走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