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月大男嬰區柏熙因為急性肝衰竭已陷入昏迷,但雙親因為脂肪肝和曾做過手術等因素而不宜作活體捐肝,情況危急。然而基於父母的政治取態,網民由祈禱變成「不了」;加上區太一句「手術前後有家人照顧更佳」,被網民指其涼薄,認為疫情下加重捐贈者的經濟負擔。其實區太的「提醒」也間接點出了活體捐贈所承受的風險,以及潛在後遺症的擔憂。
活體捐肝有何風險和後遺症?
- 捐肝大致可分「屍肝」和「親屬活體捐贈」兩種,前者機率更低,後者需要親屬年齡18至55歲、血型要脗合、BMI身體指數要30以下、沒有脂肪肝、沒有乙型或丙型肝炎、未曾做過上腹手術和無酗酒。
- 換肝手術屬於大型手術,動輒需時6小時,對捐贈者造成身體和心理壓力創傷。
- 有統計指如捐贈右肝(即肝臟的三分之二),死亡風險可達0.5%;而左肝(即肝臟的三分之一)的死亡風險則約0.1%。
- 捐肝之後會有20%出現併發症風險,如內出血、腹腔內感染、膽管阻塞或膽汁滲漏、腹水等情況。
- 捐贈肝臟的大小,要視乎實際需要,如捐贈到受贈者體重的0.8%以上才能夠用;另外女性肝臟較男性小。
- 捐贈後必須要在家完全休養1至3個月,視乎捐肝者本身是否從事體力勞動工作。而且肝功能初期受損,疲倦感可持續1個月,期間需要家人照顧。
- 肝臟有高再生能力,基本上術後1個月已可回復本來80%體積;術後6個月可能生長至原來90%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