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6-03 06:00:00

找出病因 尿頻可解決

分享:

當女士出現尿頻問題,往往只覺得是「年紀大」的普遍現象,並因為感尷尬或者根本不知道有方法改善而沒有求醫。港怡醫院泌尿外科名譽顧問醫生張皓琬指出,本港調查顯示沒有因此求醫的女士多達七成半,認為大家應該更關注小便健康。

 

在60歲前出現尿頻的個案,女士佔了接近七成。張皓琬表示,如果日間的小便次數達8次或以上,並於睡覺中途要起身小便,便屬於尿頻,「膀胱約有500ml,正常小便量每次會多於350ml,但尿頻患者往往只有50或100ml左右。」

adblk6


造成多方面困擾
有尿頻問題,並非只是「去多兩次廁所、飲少兩杯水」般簡單,張皓琬解釋,「夜尿會影響自己及枕邊人的睡眠質素,繼而影響工作表現,亦由於怕經常要找廁所,所以不敢去旅行或太遠的地方,影響到社交關係。亦有個案為年僅四十多歲的女士,受尿頻影響無法忍尿而在電梯內瀨尿、職業女性為免開會期間常去廁所而長期使用衛生巾,這或會增加尿道炎風險,長遠亦容易出現抑鬱問題。」


生活習慣有影響
老中青女士都可有尿頻問題,然而原因卻不一樣。年輕患者多與生活習慣有關,例如常飲茶、咖啡、酒等利尿飲品;只有少許尿急便上廁所;飲水太少令尿液太濃而刺激膀胱;或飲水太多太急,需要排走多餘水分。中年或年長女士則可能是膀胱過度活躍症或者盆底肌鬆弛,後者通常與生育後盆腔器官包括子宮、膀胱及直腸等下垂有關。醫生會透過問診、患者填寫的「膀胱小便日記」及不同檢查如膀胱內窺鏡、電腦掃描、尿流動力學檢查、超聲波等,找出尿頻的成因。


修補老化組織
「如果情況輕微,可先改善生活習慣,例如按體重喝水,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30至35ml水;不要口渴才喝水,亦要慢慢喝,配合膀胱訓練,逐少延長如廁的間隔時間,有八成半病人毋須用藥已可解決問題。」張皓琬續指,「若尿頻問題源於盆底肌鬆弛或膀胱等器官下垂,就需要手術治理。現時可用微創方式,抽取部分腳筋腱,經過陰道修補老化的組織,好處是減少排斥和不易復發。」


5年沒復發
現年65歲的陳女士,約10年前開始有尿頻、尿急問題,當時向普通科醫生求診,醫生只表示屬一般退化現象,故沒有加以理會。後來發現陰道有異物外露,若久站情況更甚,伴有下腹痠痛。及後於一個泌尿科講座始知問題所在,向泌尿科醫生求醫,確診膀胱垂脫。完成膀胱修補手術後,再無尿頻、尿急,即使打噴嚏也沒有滲尿,至今5、6年也沒有復發。
 

adblk7
張皓琬指出,保持正常體重,持之以恆做強化盆底肌運動,有效預防尿頻問題。

張皓琬指出,保持正常體重,持之以恆做強化盆底肌運動,有效預防尿頻問題。

陳女士(前)術後已沒有症狀,至今情況良好。

陳女士(前)術後已沒有症狀,至今情況良好。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