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2-01-07 04:30:00
日報

BAT準確診斷蝦過敏

分享:

香港飲食習慣常見貝類海產,如蝦、蟹、帶子、鮑魚等。研究顯示貝類是沿海地區常見的致敏原,蝦過敏在港亦十分普遍,也是食物敏感導致休克的主因。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指,利用「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BAT)」去診斷蝦敏感,比現有的常規測試更優勝。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醫生表示,貝類過敏通常持續終身,「患者若不慎進食貝類食物,情況較輕或會皮膚痕癢、出現蕁麻疹、嘴唇和眼部腫脹、喉嚨痕癢,又或噁心、嘔吐、腹瀉等;如誘發嚴重過敏反應,則會舌頭、喉嚨腫脹、呼吸困難、出現喘鳴、頭暈、失去知覺,甚至血壓下降導致休克。」

傳統診斷假陽性高

傳統上,診斷過敏會採用皮膚點刺測試或過敏血液測試,前者方便快捷,將致敏原置於前臂或背部作點刺,如有過敏,測試範圍會在15分鐘內腫脹和發紅;血液測試則檢驗有否相關IgE抗體及其濃度。這些測試雖然靈敏度高,但假陽性可達80%。梁詩彥解釋,「以蝦敏感為例,其致敏原在結構上與塵蟎的致敏原相似,因此結果有可能出現偏差;而體內即使有IgE抗體,也不代表會造成臨床過敏反應。現時診斷食物過敏的黃金標準是口服激發測試,但有患者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風險,人手需求也較高。」

(左起)梁詩彥、梁廷勳及衛懿欣。

(左起)梁詩彥、梁廷勳及衛懿欣。

檢測交聯反應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最近研發出以細胞反應為本的診斷方法。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副研究員衛懿欣博士解釋,「過敏症患者接觸致敏原後,在細胞層面會發生交聯反應,使嗜鹼性粒細胞活化,引導CD63移至細胞表面,再產生過敏反應。BAT就利用患者血液樣本,加入致敏原,再以流式細胞儀分析,找出交聯反應的程度再作診斷。BAT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達87%和94%,比傳統方法更加準確。」BAT暫未作臨床應用,而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教授認為,當完成傳統測試後,對診斷仍有疑慮時,就可考慮使用BAT。

梁廷勳續指,「團隊亦發現歐美國家的主要甲殼類致敏原原肌球蛋白,並非華人對蝦敏感的主因。進一步分析下,於大虎蝦中發現了三種與蝦敏感有關的新致敏原,包括血藍蛋白、磷酸丙糖異構酶和脂肪酸結合蛋白,南中國蝦敏感患者亦常見對這些致敏原有過敏反應,可作為過敏檢測的生物標記。」團隊下一步將研究鹹水蝦和淡水蝦於過敏上的異同,以提高BAT的準確度。

adblk6
食物過敏或使身體出現蕁麻疹。

食物過敏或使身體出現蕁麻疹。

戒口避免發作

食物敏感患者黃曉嵐於2018年出現過一次嚴重過敏反應,全身痕癢、出紅疹,之後出現呼吸困難。入院檢查後確診對蝦、蟹、塵蟎、杏仁和蟑螂過敏。她坦言對生活造成不便,飲食上要十分小心,即使杯麵的調味料也要留意有否相關成分,如試新餐廳、吃未試過的醬汁都會感擔心,因為出現過敏的話相當麻煩,或要入院治療和觀察。最近已習慣此飲食模式,減少了發病次數,醫生亦處方了抗組織胺和腎上腺素針劑,於緊急時使用。

BAT準確診斷蝦過敏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