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和特首專家顧問團昨日公布,不反對5至11歲兒童注射三分一劑復必泰疫苗,並建議兩針相隔12周、在大腿前外側中段以肌肉注射。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兒童「標示外使用」藥物的情況常見,不少藥物都沒有提供兒童版,需要由醫生或藥劑師自行調節劑量,而數據顯示「標示外使用」復必泰疫苗是安全有效,但提醒政府和市民有3個細節需要留意,包括甚麼情況下不適合接種。
抽針太多或致膠粒污染
現時每瓶復必泰疫苗需要先加入生理鹽水稀釋,按成人每針30微克計算,每瓶稀釋疫苗可抽5針,供5名成人接種。崔俊明於港台節目指,專家建議兒童接種三分一針、10微克,當局應注意每瓶疫苗樽口的膠質封蓋能被刺穿的次數,即需考慮每樽疫苗能抽多少針。他指,若抽針次數太多或會破壞膠質,導致有膠粒滲入疫苗,建議當局每瓶疫苗最多只抽10針。
專人負責標示外使用
崔俊明指,另一個需要注意的事項是疫苗的副成分,即緩衝液體,有關成分主要影響保質。他指,留意到當局會由藥劑師專門負責「標示外使用」,強調有關人士必須先接受訓練,但認為抽取兒童劑量技術上不太困難。
發燒或長期病患應注意
至於第三個注意事項,崔俊明表示,一般兒童都可以接種復必泰疫苗,但家長需要留意他們打針前有否發燒,或本身患有長期病患,便應多加注意。他又指,政府建議兩針相隔12周,相信可再減低出現心肌炎的風險,並可增加抗體水平,認為做法更安全有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