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報道引述消息,指政府正研究提高部分舊樓及已規劃項目的地積比率,從而配合降低強拍門檻,為加快市區重建創造有利條件,但未知會否納入今次《施政報告》。(資料圖片)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下周三出爐,據悉政府將有一系列措施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包括放寬「祖堂地」出售門檻、降低俗稱「強拍條例」的《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門檻至七成,另外有報道引述消息指,政府亦正研究提高部分舊區及已規劃項目的地積比率,從而配合降低強拍門檻,為加快市區重建創造有利條件,增加發展密度,以興建更多住宅,惟未知會否納入今次《施政報告》。
現時部分舊區如荃灣地積比難獲發展商重建
根據規劃署資料,現時港島區的住用地積比率最高為8倍至10倍、九龍及新九龍最高為7.5倍,但部分舊區如荃灣只得5倍,難獲發展商青睞收購重建。
報道引述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指,要加快舊區重建,增加地積比是關鍵,目前新界地積比不及市區,令發展商重建新界舊樓的意欲大減,譬如荃灣建市60年,有大量樓宇樓齡超過50年,惟地積比只有5倍,反觀九龍區如深水埗的地積比最高有7.5倍,相比之下荃灣較難吸引發展商重建。對於有傳政府計劃降低「強拍」門檻,他認為應只適用有50年或以上樓齡、結構不安全的樓宇,因為上一代樓宇多為「鹹水樓」,容易出現結構問題,相信公眾對降低有關樓宇強拍門檻的共識較大。
另一位民建聯議員劉國勳稱,在已規劃項目提高地積比,總好過等「生地變熟地」,認為市區舊樓若再配合強拍門檻下降,在加快市區重建方面起雙重起用,他相信兩項措施有機會在《施政報告》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