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般的研究學科不同,災害與人道救援更強調實戰;中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以及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的學生,在設備齊全的大學內研究外,亦要到環境惡劣的災區或貧窮地區實習,設身處地理解當地人面對甚麼困境,有甚麼需要。研究所長陳英凝(圓圖)坦言,有學生實習後,或會改變心志,但認為反有利他們認清未來路向。
陳英凝在2006年加入中大,並在2011年提議設立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成立後出任首任所長至今。研究所會主動與其他非政府組織合作,制定多項環球實地教學計劃,學生透過實習及跨學科協助,研究氣候變化、健康、災難預防與應變等議題。
親身體驗始明白居民真正生活
學生實習需前赴醫療和交通情況極惡劣的地區,包括在過去5年曾發生災難,或每人每日收入低於1.2美元的貧窮地區,而這些區域不少是少數民族聚居,學生亦需要在言語不通下,解決當地災後衛生情況,學生親身的體驗,才明白當地人真正生活環境,從中積累經驗。
陳英凝指,不少學生到災區實習前,會雄心壯志準備將來在非政府組織工作,為災民或貧窮地方的人士出一分力,但「當你去到災區,水都冇,點樣同當地人講衛生?」不少學生實習後,會因不同原因打「退堂鼓」。陳認為這反而是好事,實習可令學生提早嘗試從事救災工作所遇到的苦況,從而認清自己將來的路向。
獲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陳英凝憑傑出教育理念,獲2017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她與城大的教育團隊,在21個候選人或團隊中脫穎而出,雙雙獲得一般組別獎項。另一位來自中大心理學系的助理教授蘇可蔚,則取得新晉教學人員獎項。
今年傑出教學獎得獎者可獲得50萬元獎金,當中5萬元為現金獎,其餘45萬元供得獎者進行提升教學質素的活動。陳英凝計劃將所得獎金用於在古絲綢之路開辦一所實地行動示範訓練中心,用以加強學生在災難防備與應變的學習體驗,預計有40名學生可以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