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隊運動員在東京奧運取得佳績,除贏得多面獎牌外,多個項目都迎來突破。外界關注本港體壇何去何從,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社會科學、人文及設計學部講師李峻嶸於電台節目表示,目前體院的最低現金津貼少於1萬元,讓成績不好、剛起步的運動員缺乏收入保障,或令家境不好但有潛質的運動員卻步,直言港府或體院「讓運動員自生自滅不合理」。
李峻嶸指,明白港府和體院資源有限,但認為現時評估資源投放的機制存莫大問題。他解釋,成績好的運動項目才能納入精英運動、取得資源,但同時欠缺資源的運動難取得好成績,另外內地或亞洲其他地區有投放大量資源的項目,港隊也難在賽事取得好成績,認為對參加這些項目的運動員造成不公。
低潮期取得資源才是重點
體育專員楊德強昨稱,政府並非只資助有獎牌的項目,近年空手道、劍擊、馬術等都成功納入精英計劃。李峻嶸反駁道,馬術項目於2008年北京奧運在港舉辦才獲得政府關注,認為是基於一次盛會才取得資源,強調在低潮、沒人關注的時期,運動項目是否仍取得資源、政府心思才是重點。
相關新聞:東京奧運|貝鈞奇冀爭取更多資源 體育專員稱將檢視精英制度門檻
李續稱,大部分項目港隊仍沒法在大型賽事佔一席位,例如隊制球類項目,包括手球、排球、籃球等,全球多個國家已職業化該些運動,質疑體院現行的支援模式是否足夠,建議政府應參考其他運動在其他國家的運行邏輯和機制,但體諒執行上有難度。
鄭泳舜倡體育專業化
身兼香港體育學院董事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於同一節目建議,本港體壇除「三化」外,即盛事化、精英化及普及化,還需要專業化,尤其在運動管理、運動科學、運動醫學等範疇。他指,現時體育比賽不只運動員間的競爭,更關乎背後的支援團隊,包括教練、物理治療師、心理輔導等,認為應大力推動有關方面的工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