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其中一個傳播途徑是母嬰傳播,嬰兒一旦成為帶菌者將伴隨一生。醫管局自去年1月起陸續為高載量(病毒載量高於每毫升20萬個國際單位)的乙肝孕婦提供藥物治療,於懷孕28至32周起處方抗病毒藥「替諾福韋」,目標降低懷孕期間的病毒載量,減少傳播給下一代的風險。至今檢出約100名「高載量」的孕婦,其中約80人願意接受藥物治療,部分已分娩,但當局暫未有替該批嬰兒作病毒檢測。
一般乙肝帶菌者不用食藥,帶菌的孕婦因要降低病毒載量才服抗病毒藥,分婚娩後亦結束。但東區醫院內科顧問醫生勞偉祥(左二)指,驟然停藥可能令患者體內病毒量出現反覆,故孕婦於產後1至3個月到醫院複診,接受醫生評估認為情況穩定才可停藥,若停藥後肝酵素量飆升,便需繼續服藥。他補充指,藥物可能產生部分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鼻咽炎及骨質疏鬆等,但孕婦服用時間短,有副作用「機會好細」,對嬰兒的影響亦有限。
乙肝孕婦 17%病毒載量高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可引致急性肝炎,一旦變成慢性帶菌者,日後患上慢性肝炎,肝臟永久損壞或肝癌的風險大增。自1988年起,所有嬰兒在港出生後半年內須接種三劑乙肝疫苗,同時醫管局亦為每名孕婦作乙肝病毒測試,她們誕下的嬰兒則須另外接種免疫球蛋白,措施已可減低母嬰傳播風險達七成半至九成。據醫管局2019年數據,全港有約9%孕婦為乙肝帶菌者,當中約17%屬高載量。醫管局質素及安全部代理副顧問醫生高君龍(右一)指,相關措施安排下,由母體感染乙肝病毒再成為帶菌者的嬰兒只有1%;他期望孕婦採用藥物治療後能「錦上添花」,相信因母嬰出現的傳播率「基本上可減至零」。
政府去年10月宣布訂立《2020-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目標於2030年前全港5歲或以下兒童,減至少於0.1%帶有乙肝病毒,醫管局稱,目前暫未有大型篩查檢驗兒童的感染率,但有信心能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