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周六(27日)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今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
文化遺產|世上最長的城市軸線
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於13世紀,形成於16世紀,此後經不斷演進發展,形成今天全長7.8公里、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
文化遺產|體現《周禮.考工記》理想都城範式
國家文物局表示,「北京中軸線」由古代皇家宮苑建築、古代皇家祭祀建築、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築以及居中道路遺存等五大類遺存共同組成,其選址、格局、城市形態和設計體現了《周禮.考工記》所記載的理想都城範式,展現了中國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規劃傳統,見證了北京城市的發展演變。
「北京中軸線」15個遺產構成要素為:鐘鼓樓、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太廟、社稷壇、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南段道路遺存、天壇、先農壇、永定門,遺產區面積589公頃,緩衝區面積4,542公頃。
文化遺產|蘊含「中」、「和」哲學思想
國家文物局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可「北京中軸線」符合世界遺產標準3和標準4,認為「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為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了重要貢獻(標準3)。「北京中軸線」作為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成熟階段的傑出典範,代表了世界城市歷史中的一種特有類型(標準4)。
世界遺產委員會表示,「北京中軸線」的真實性體現在其作為都城核心的延續性,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是「北京中軸線」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認可保持其現有形式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