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宣布,因為內地流行的新冠肺炎Omicron變種病毒株致病力減弱,而且極少引致肺炎,所以將疫情起初命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改稱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至於防控措施,則在1月8日開始,由現時的「乙類甲管」方式,放寬為「乙類乙管」,入境人士不用接受核酸檢測及集中隔離外,更有序恢復民眾出境旅遊。
「乙類乙管」主要放寬措施
隔離措施
- 感染者不再隔離,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
- 無症狀、輕症患者居家自我照護。
檢測措施
- 核酸檢測「願檢盡檢」,不再全民檢測;
- 養老院、社福機構等院友及工作人員要定期檢測。
治療措施
- 二級以上醫院盡量設發熱門診醫治患者;有基礎疾病的重症患者在三級醫院治療;
加強疫苗接種,尤以長者為重。
出入境措施
- 落地不用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入境前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入境時填寫健康申明卡,即可進入社區;
- 取消「五個一」(一間航空公司在一個國家保留一條航線,一周最多一航班)政策,乘客搭機時須戴口罩;
- 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
- 進一步優化復工復產、商務、留學、探親、團聚等外籍人士,入境提供相應簽證便利。
新冠疫情原以「乙類甲管」方式管控疫情,即是列為乙類傳染病的新冠病毒,以甲類傳染病的方式管控,目前內地的甲類傳染病只有兩種:鼠疫及霍亂,可見當局對新冠病毒以極高規格管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日的記者會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解釋,內地成功抵住全球5波疫情,隨著病毒變異、接種疫苗及防控經驗累積、藥物供應、加強醫療救治等,而且Omicron已成全球流行優勢毒株,重症率和病亡率低,為調整至「乙類乙管」創造條件,是打有準備的仗,強調絕非被動的開放。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會上重申,「乙類乙管」絕不是放任不管,可能會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增加,繼而可能會引發藥品的供應不足,部分地區醫療體系或會太多求診而崩潰,甚至會引起公眾的恐慌等現象。當局已積極針對這些風險,進行有關準備以保障調整的平穩過渡。
梁萬年表示,目前由防感染轉移至醫療救治,工作目標是「保健康,防重症」,特別需要關注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民眾、兒童、孕產婦等重症高風險人群的疫苗接種、個人防護和感染後的及時救治,最大限度的保障醫療需求,最大限度的減少重症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