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經常腰痠背痛,但若休息後痛楚未能紓緩,甚至出現晨僵,這或許是患有強直性脊椎炎。這病由免疫系統失衡所致,風濕病科專科馬繼耀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自己只是普通腰痠背痛,『兜兜轉轉』看了不同專科醫生,延誤了診治。患者不只承受痛楚,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骨融合,使病情無法逆轉,其人生規劃亦會受到不少影響。」
病發高峰期為20至40歲
強直性脊椎炎與「HLA-B27」基因有關,遺傳為最主要的高危因素,而男女的患病比例為3:1。這病可引致不同部位的關節發炎,如中軸關節及髖關節。患者不但會有腰痛等症狀,更會出現晨僵,需花上至少半小時做運動,才能開始一整天的活動,影響患者的工作。馬醫生表示:「較受影響的工種包括需體力勞動的工作,即使是長期坐在車內的司機,在踏油門或剎車掣時亦有困難,髖關節亦會疼痛,患者為了乘客的安全惟有被迫暫停工作。」
患者一般病發高峰期為20至40歲,正值生育的年紀。他們需在性生活上有所協調,如要避免做某些動作,以免令發病的部位「傷上加傷」。另外,醫生更會建議女性患者避免在病情活躍時懷孕,因為這不但有機會增加盆腔的壓力,更會令藥物選擇及用藥劑量方面有更多掣肘,增加病人的身心壓力。
藥物及非藥物治療雙管齊下
現時的治療方案包括傳統藥物及生物製劑,旨在紓緩症狀,達到病情緩解。傳統藥物治療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改善病情抗風濕藥,前者能暫時消炎及紓緩症狀,而後者則只針對周邊性關節炎,且起效需時。
若病情相對嚴重,醫生會按照不同的病況,考慮是否使用生物製劑。生物製劑起效較快,透過抑制特定發炎因子,如抗腫瘤壞死因子(Anti-TNF)及白細胞介素17抑制劑,減輕痛楚及僵硬,並減少骨融合的機會。另外,非藥物治療亦同樣重要,患者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做適量的運動及戒掉吸煙的習慣。
曾有30多歲男性強直性脊椎炎患者,任職手術室助手,平日主要控制手術燈及搬運儀器。他最初出現病徵,誤以為普通腰背痛,只服食止痛藥。但其後病情轉差,以致無法上班,最終求醫,並確診患強直性脊椎炎。初時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改善病情抗風濕藥,可惜效果並不理想,後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Anti-TNF)的生物製劑,在約2個月後症狀得以紓緩,並可重返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