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07-12 07:30:00
日報

【健康解碼】生物製劑治療銀屑病 著重持續療效 無後顧之憂

分享:
【健康解碼】生物製劑治療銀屑病 著重持續療效 無後顧之憂

治療銀屑病好比漫長的戰役,這場硬仗不僅考驗患者的耐性,更要選擇具針對性及持續療效的「武器」,才能讓患者病情得到「絕對」改善。近年,生物製劑較常用於治療嚴重的銀屑病患者,惟有醫生提醒,自行停藥或會加速抗藥性出現,使治療漸漸失效,建議患者因應自身情況,例如平衡覆診與生活的需要,選擇持續療效相對顯著的藥物,藉以維繫治療。

廿多歲的阿傑(化名)約於5年前患上銀屑病,身體超過80%皮膚帶有紅疹及脫皮,病情相對嚴重,主診醫生建議他注射生物製劑治療。接受過大約半年療程,阿傑的病情終得到改善,社交生活及情緒也回復正常,他自覺情況好轉,也懶得每月覆診,只待病徵浮現時才願意接受治療。結果,此舉不僅令病情轉差,藥物也因此出現抗藥性,最終醫生為他轉用另一種類的生物製劑,每2至3個月注射一次,讓他在持續治療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抗藥性使治療陷兩難

持續治療往往是控制銀屑病的關鍵,皮膚科專科何家強醫生解釋,這種疾病是源於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皮膚,無法斷尾,只能透過藥物及調整生活習慣紓緩病徵,以往治療較常用到外用類固醇或口服免疫系統抑制劑,惟這些藥物副作用較多,長期使用或影響肝、腎功能,導致患者無法維持治療,令病情時好時壞,直至生物製劑面世,扭轉了這兩難局面。

何醫生指出,生物製劑有助抑制發炎因子,從源頭抑制發炎反應,隨著藥物技術進步,大部分患者經治療後,皮膚90%以上的病徵得到改善,部份人甚至達到「PASI 100」,即百分百改善的絕對指標。不過,他提醒患者藥物始終會有抗藥性,若然貿然停藥,或會加速抗藥性的出現,故此應因應自身情況,選擇持續療效顯著的藥物應對病情。

依從用藥成治療關鍵

現時,新型生物製劑例如白細胞介素23抑制劑(IL-23)經研究證實,大部份患者經治療後持續療效可達5年,而且每2至3個月覆診一次,適合生活忙碌的患者。何醫生稱,有些生物製劑需要每星期注射一次,起效雖較快,但較容易出現抗藥性:「視乎病情嚴重性,屆時要注射得更頻密或增加劑量,惟長遠而言轉藥的機會較大,故此一開始使用持續療效較佳的藥物,是相對合適的選擇。」

近年,部份生物製劑備有一按式設計,每兩個月注射一次,方便一些病情相對穩定的患者居家注射,以維持治療及提高用藥的依從性。何醫生又提醒患者,治療銀屑病有不同方法並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應與主診醫生討論,按個人身體狀況、病徵及承擔能力等,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皮膚科專科何家強醫生

皮膚科專科何家強醫生

adbl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