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個美國學府的科學家研究團隊,發現皮膚微生物組失衡,與濕疹發作之間存在聯繫。(互聯網圖片)
不少朋友都有濕疹的煩惱。雖然濕疹是不具傳染性的皮膚反應疾病,但一旦發作,皮膚表面就會變得粗糙發炎,更會形成水皰,導致患處瘙癢、刮傷和出血。雖然醫學界一般認為濕疹的成因來自致敏原和遺傳因素,令免疫系統對刺激過度反應並對皮膚屏障進行攻擊,但箇中成因和治愈方法仍不甚了解。
由加州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格林斯伯勒分校、科羅拉多大學Anschutz Medical Campus、達特茅斯學院等多個美國學府的科學家研究團隊,發現皮膚微生物組失衡,與濕疹發作之間存在聯繫。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的論文中,論述了他們針對皮膚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濕疹關係的研究。
濕疹患者皮膚上較多金黃色葡萄球菌
研究表明金黃色葡萄球菌在患有濕疹人士的皮膚上更為豐富。細菌還會導致患有濕疹的人,具有較低濃度的細胞來建立皮膚屏障,這也解釋了為何金黃色葡萄球菌能夠蓬勃發展的原因。
為了進一步理解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皮膚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從人體皮膚中採集樣本並在小鼠皮膚上培育細菌菌落。他們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利用一種名為「群聚感應」Quorum Sensing的溝通過程,作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個體之間的族群密度,相互關係的刺激系統。細菌利用這個過程來得悉何時釋放毒素和酶的時機,來分解皮膚屏障,從而讓細菌進入皮膚內部,導致發炎反應。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生活在皮膚上的其他細菌,實際上使用干擾群聚感應的蛋白質來對抗毒素。當研究人員培養一些「好」的細菌並將其應用於濕疹小鼠的皮膚時,還可以防止炎症發作。
(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研究人員發現皮膚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利用群聚感應來相互溝通,刺激皮膚發炎。(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