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出街就比蚊咬到腳都係?5類人屬「行走補蚊燈」醫生教少吃2類食物可防蚊
春夏的天氣是蚊子出沒的季節,不小心被咬就可能令身體痕癢不止,甚至會徹夜難眠。有醫生指出,通常經常被咬的人有5大特徵,甚至可被稱為「行走補蚊燈」,因為他們非常吸引蚊子。醫生亦指出,可以減少吃2類食物,有防被蚊叮的功效。
為何某些人特別招引蚊子叮咬?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潔雯醫生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隨著氣溫上升,蚊子也開始活躍。如果經常被叮得滿腿包,而朋友卻安然無恙,可能要開始關心你的皮膚狀況。許多人認為二氧化碳呼氣、體溫、體味、血型、血糖、常食用大蒜或香蕉、愛吃肉、女性與兒童等因素會吸引蚊子。
但根據一項於2022年洛克斐勒大學在國際期刊《Cell》發表的3年研究,蚊子的嗅覺主要依賴於「嗅覺受器」,受器主要分布在蚊子的觸角和下顎鬚,負責偵測空氣中的化學分子。而受器對皮膚中羧酸的濃度特別敏感。
蚊子最愛5種人
陳醫生解釋,除了天生皮膚的羧酸體質,人體皮膚表面的微生物群(包含益生菌)亦會吸引蚊子,研究同時指出,皮膚微生物可分解皮脂,令皮膚產生多種有機酸,包括乳酸、乙酸及羧酸,影響皮膚的pH值與氣味組成,當皮膚菌叢的活動增加羧酸濃度,就會產生對蚊子的吸引力。所以皮膚菌叢組成不僅影響肌膚健康,還可能決定你是否是一塊「蚊子磁鐵」。而以下5種人就是蚊子最愛:
- 新陳代謝快的人:代謝旺盛,皮膚細胞更新速度較快,易產生較多皮脂,吸引蚊子。
- 容易流汗的人:汗水中的成分促進羧酸生成,使蚊子更容易鎖定。
- 皮膚菌叢豐富的人:微生物多樣性高,會釋放更多吸引蚊子的氣味。
- 懷孕中的女性:荷爾蒙變化導致體溫上升,增加羧酸釋放。
- 愛運動的人:運動後提升體溫,釋放更多羧酸吸引蚊子的氣味。
2類食物可防蚊
陳醫生指,可以參考以下4大做法,就可以有效預防蚊子:
- 維持皮膚清潔:減少皮脂堆積。
- 均衡飲食:減少高脂高糖攝取。
- 勤洗手:降低皮膚上的羧酸累積。
- 保持乾爽:降低細菌繁殖機會。
透過維持良好的皮膚生態平衡,降低羧酸濃度,搭配正確的防蚊策略,你也能有效減少蚊子的叮咬!不再成為人體捕蚊燈,讓夏季更加悠閒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