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10-25 04:31:24
日報

世界中風日2024 盼提高預防意識 奉行健康生活模式 減中風風險

分享:

為引起市民關注中風問題,自2006年起世界中風組織將每年的10月29日定為「世界中風日」。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全球每年約有逾1,200萬人患中風,而在香港每年平均約有三千多人因中風死亡,是香港排名第四的致命疾病。此外,中風並非長者專利,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年輕一輩亦不能掉以輕心。
 

中風

中風為「大腦血管疾病」,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兩大類。

中風又稱為「大腦血管疾病」,主要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兩大類,供應給腦部的血液因血管阻塞甚至爆裂而減少或受阻,令腦部突然缺氧,因未能得到充足的養分及氧氣,讓受影響的腦細胞壞死,令相應受該部分腦細胞支配的臟器不能維持正常功能。

有小中風症狀 應立即求醫檢查 

中風患者一般會出現包括半身不遂、言語不清、嘴歪、流口水、眼斜、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感覺麻木,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昏迷或死亡。如曾一次或數次短暫時間出現以上症狀但持續數分鐘便自動回復正常,可能是小中風的徵狀。有統計指有近三成曾出現小中風徵狀的患者,最終都會變成中風,因此應立即求醫安排檢查,以便可及時發現接受治療。

醫生一般會檢查包括血壓、血膽固醇、血糖,亦會驗血色素、血小板及凝血時間,以確定是否有貧血和出血風險,以及血黏稠度。還會進行電腦掃描以分辨中風的種類,亦可進行磁力共振掃描查看腦部組織及血管的情況。還會進行頸血管超聲波和顱內超聲波,以查看頸部及腦血管是否有收窄或阻塞。

長者

中風患者的年齡多在50歲以上,年紀越大中風機會越高。

吸煙酗酒增中風機率 
改善生活習慣助預防

有不少因素可引致中風,如年齡越大,中風機率亦越大;肥胖過重少運動、有家族病史、吸煙、糖尿、血壓高、血膽固醇過高、酗酒,曾患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房纖顫等,有腦血管瘤或腦血管壁過薄者都是中風高危族。

要預防中風,平日要從不同方面入手,可先從改變飲食習慣開始,遵從三低一高飲食原則,低鹽、低脂、低糖及高纖,並要保持恆常運動,以控制體重,避免酗酒和戒煙,如有需要須遵照醫生指示服藥以控制血壓。糖尿病及膽固醇患者亦要小心控制並要, 宜定期接受檢查和治療。同時,注意作息定時,保持心境平和,都有助降低血壓,減低中風發生的機會。

中風可引致嚴重併發症 
影響生活質素

如不幸中風後,部分病人因半身不遂需整天臥床,有機會出現褥瘡、呼吸道感染,或是因排尿功能缺失而導致泌尿道感染等常見併發症,需接受相應訓練。此外,中風患者亦有機會出現包括腦水腫、肩膀問題、腦癇發作、便秘、下肢靜脈血栓及肺栓塞、消化道出血,以及抑鬱症等併發症,由於患者難以自理,故必須醫護人員或護工照顧。

對於中風現時仍未有徹底根治的方法,進行手術治療只對小部分的中風類型有幫助。但如遇急性中風,必須在病發後的黃金四小時內接受溶栓治療,以疏通被堵塞的血管,接受治療後患者並需要接受觀察,亦有可能需服用血小板抗集結劑及抗凝血劑等藥物。患者如有顱內大血管閉塞,可能須於發病後六小時內進行血管介入機械取栓術。而出血性中風病人,則可透過外科手術移走血塊及低臚內壓。 

中風病人於生命獲救後,仍須長期接受由跨專業醫護團隊提供的康復治療訓練,當中可能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心理輔導等,使患者可逐漸恢復自理能力。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