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談到各種手術後身體發熱的成因,其實因手術既是一種治療手段,也是對身體的一種創傷,所以會容易引致身體作出反應。註冊中醫師郭岳鋒指出:「若為中等程度發熱,下午時升高或最高,食慾差,口苦黏膩,口味異常,腹脹,大便乾或時乾時稀。」另外,舌質紅苔黃膩或白膩,脈弦數、弦滑或滑數。他指在中醫學上證屬濕熱內蘊,宜以清熱利濕的方式為主,採用「甘露消毒丹」。
若術後發熱,常規抗感染治療一周後,體溫仍然很高,無其他明顯伴隨症狀,但見舌邊尖有瘀點瘀斑,或舌質紫暗,或舌下絡脈迂曲,脈細澀,則屬血瘀化熱,治療應採取活血化瘀清熱的方向,用血府逐瘀湯。
若術後發熱以低中度熱多見,有貧血、精神萎靡、疲乏、厭食、腹瀉等;舌質淡或淡紅,舌苔薄白膩,脈濡細。「此證為氣虛發熱,宜補中益氣,甘溫除熱。處方則可選用補中益氣湯。」
若老年患者術後低熱,發熱持續不退,體溫往往在半夜上升,翌日早晨下降至正常,伴口渴、心煩。舌質紅少苔,脈細數。「證屬陰虛發熱,需要養陰透熱,可用青蒿鱉甲湯配合適量的清骨散。」
郭岳鋒指中醫藥辯證治療術後頑固性發熱具有較好的療效,不同熱之間在療效雖無顯著性差異,但存在著低熱好於高熱及超高熱的趨勢。「在發熱早期使用中藥治療效果較好,發熱時間愈長,治療效果相對愈差。」另外,中藥對中樞性發熱和感染性發熱在療效上並未見明顯差異,因此有問題出現時最好尋求合適的中西醫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