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醫管局數字,香港須洗腎人口不斷上升,2016年比2006年增加逾兩成半,其中以45歲至64歲人士的升幅最為明顯。由於洗腎極影響生活,而且生存率更會逐年下降,故採用低蛋白飲食以盡量延遲開始洗腎,對腎病患者極為重要。
腎科專科醫生黃煜表示,糖尿病是誘發腎病的主因,其他包括腎小球炎和高血壓,「腎臟負責排走體內廢物,當腎功能受損、出現慢性腎衰竭,廢物便會在體內累積,影響身體所有器官運作。不幸的是慢性腎衰竭不能逆轉,當發展至晚期、腎功能少於15%,患者大多數要接受替代治療,如腹膜透析(洗肚)或血液透析(洗血),甚至要換腎。」
洗腎維持生命
晚期腎衰竭患者雖然可靠洗腎維持生命,但同時大大影響生活質素及壽命。黃煜指出,「洗血要長期定到洗腎中心接受透析,至於洗肚方案,有約九成患者採用連續性可攜帶腹膜透析(CAPD),要每日換水3至4次。兩種透析治療均會限制患者活動,影響工作和社交,以及自信心。」另外,更有研究指出,開始洗血之後,生存率會逐年下降,由首年的73%跌至第5年的35%。「同一研究也發現,如可較遲才洗腎,對日後的死亡風險及出現心血管事件均明顯減低。」
減惡化速度
為減慢腎病惡化的速度,患者應遵從低蛋白飲食,黃煜解釋,「腎功能受損之下,未能完全排除代謝廢物,當中主要包括蛋白質分解物,積聚於細胞內會加劇尿毒綜合症;另一方面,其他正常的腎臟細胞會加大力度排走廢物,增加負擔,令腎臟加速衰竭。」故低蛋白飲食可減少毒素積聚而減低對腎臟的損害。「大型研究亦顯示,採用低蛋白飲食的患者死亡人數,較正常蛋白飲食為少;採用超低蛋白飲食的話,進展至晚期腎病的患者比正常蛋白飲食患者減少36%。」
食錯或出事
即使腎病患者知道要低蛋白飲食,但仍存在不少誤解,如「食得清」或嚴格戒口便可,其實計算錯誤或反增加腎臟負擔、患上肌少症,又或營養不良。黃煜提醒,「低蛋白飲食的原則,晚期患者應每日攝取每公斤體重0.6克蛋白質,即體重70公斤,就攝取42克蛋白質。此外,一半的蛋白質應來自『高生理價值蛋白質』,如奶類、雞蛋、魚類、雞肉、豬肉、牛肉、黃豆製品等;另外一半可從飯麵等主食和蔬菜中吸收,至於『低生理價值蛋白質』如堅果類、麵筋類就要避免,以盡量維持體重,使蛋白質能被身體有效利用。」
低蛋白飲食如果配合酮酸胺基酸,或可再推遲洗腎的需要。酮酸胺基酸能夠將尿毒素轉化為營養素,除減少腎臟負擔外,亦有助維持良好營養狀態,有大型研究指使用酮酸胺基酸配合低蛋白飲食的慢性腎病患者,可減洗腎風險約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