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屬於慢性支氣管疾病,當氣管受到刺激,氣管壁變得腫脹以致管道收窄,會令患者出現喘鳴、呼吸困難、反覆及持續咳嗽等病徵。據估計,現時本港的哮喘患者多達二十五萬,部分個案即使接受過治療,依然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原因可能與用藥依從性及用藥方法有關。
香港呼吸科護理學院成員、呼吸科專科護士李靖汶指出,哮喘與遺傳及環境因素有著密切關係,例如家族成員曾患濕疹、哮喘或其他過敏性疾病,患上哮喘的風險亦會較高。此外,曾受病毒或細菌感染或經常在工作環境中吸入刺激性物質的人士,亦可能隨時誘發哮喘。
自行停藥 隨時復發
李姑娘表示,不論是香煙或電子煙,兩者均會對肺部及氣管造成永久傷害,必須設法避免:「煙霧中有大量有害物質刺激氣管,加劇咳嗽及胸口壓迫等徵狀,更可能減低哮喘藥物療效,增加發作機會。如病情長期不受控制,難免對患者身心構成負面影響。」
「對部分患者來說,哮喘可以引發焦慮,因為呼吸困難必須花費力氣,或使呼吸成為一種可怕經驗。很多時候,焦慮和哮喘發作是週而復始的;若要打斷這個惡性循環,最好方法就是控制哮喘病情,定期覆診,接受適當治療。」李姑娘說。
由於哮喘無法根治,故此必須透過藥物控制病情,其中用藥依從性就非常重要。李姑娘表示,曾有一位年青哮喘患者,經短暫治療後覺得無甚大礙,決定自行停藥,並往外地旅遊。結果,他在當地哮喘病發,最終需要即日坐飛機回港,甫到埗便需要送入急症室治療。
事實上,不少患者往往在病情得到紓緩後便會鬆懈,「忘記了病發時有多辛苦」,作為護士,李靖汶認為除了提醒患者適時用藥,更要協助醫生制訂適合患者的治療模式。
用藥方式 因人而異
「治療哮喘的藥物分有不同劑型,使用方法各有不同,包括口服、注射或使用吸入器等。安排治療前,醫生會轉介患者至護士,了解哪種劑型適合他們,使用方法是否正確等,以確保患者能夠正確無誤地用藥。」
她舉例,假如患者的手指關節變形或出現炎症,手指未能按壓吸入器,屆時或要給予輔助器以助用藥,因應其使用狀況而向醫生建議用藥方法,再由醫生決定最終治療策略。
除了依從治療,李姑娘建議哮喘患者維持健康生活模式,戒煙戒酒,適當運動及控制體重,避免過份疲勞。生活上,儘量避免塵蟎積聚的環境及其他致敏源。床單應經常替換,最好使用攝氏60度熱水清潔。此外,她亦建議患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65歲或以上患者亦可注射肺炎球菌疫苗,以減低哮喘病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