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COPD)是一種不能根治的病症,但可以透過不同方法幫助患者控制病情、減低出現併發症的風險。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阮君毓醫生建議,患者及其照顧者可與醫生共同商討及計劃治療方向,特別是一些較晚期階段的患者,可透過長效氣管舒張劑或氧氣治療等方案紓緩徵狀、以減少出入醫院的次數,達致提升生活質素的效果。
70多歲的Jimmy(化名)一直以來都非常活躍,最喜愛四處走走看看、陪陪孫兒玩樂。但因受到慢阻肺病的影響且病情隨時間發展至較晚期階段,Jimmy不時因為突發性的氣促、頻繁的咳嗽而需要入院治療,令他覺得生活質素嚴重受到影響。另一方面, 他更擔心自己將成為家人的負擔繼而萌生放棄治療的想法,令他的家人非常憂心。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阮君毓醫生指出,慢阻肺病一旦踏入晚期,患者主要會出現氣促、虛弱的情況,即使進行中等活動(例如穿著衣物或是休息)都有機會引致患者呼吸困難。此外,頻繁的咳嗽、體重減輕、肌肉萎縮、睡眠困難等病徵亦容易長期造成患者的心理壓力,使其產生焦慮或其他負面情緒。這些症狀可能會在疾病的早期出現,但在晚期變得愈發嚴重繼而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
「要了解患者的病情是否進展到較晚期階段,一般會先觀察其日常活動是否受到影響,特別是進行基本活動如穿著衣物、上洗手間、進出家門等時,是否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另外,客觀的檢查分析,例如測量氧氣水平、胸部功能測試,以及患者入院的次數等亦會作為評估的準則。如果測試顯示患者的氧氣水平低於正常水平,稱為低氧血症,這可能是病情進一步惡化的警號。而胸部功能測試,則用於評估患者的肺功能限制和受傷害程度。」阮君毓醫生說。
藥物有助紓緩慢阻肺病徵狀 減少入院次數
一旦確診患者的病情進入較晚期階段,治療目標主要為緩解症狀、減少急性惡化等,例如患者可使用吸入器送藥(例如氣管舒張劑)來幫助控制症狀,當中又以長效氣管舒張劑為主,幫助患者長時間舒張氣管,以及預防氣管收窄。必要時亦可透過長期使用吸氧裝置,減低患者嚴重缺氧的風險。此外,患者亦可配合復康治療。除了可以學習控制氣喘、以身體動作協調呼吸的技巧外,患者亦可獲取各種資訊如節省體力的方法、飲食建議等,以減低慢阻肺病徵狀所造成的生活影響。
阮君毓醫生強調,醫護人員與患者共同商討治療計劃非常重要,這樣才可判斷疾病的發展情況以及因應病人個別需要作出治療決定。「不同人有不同的需要和願望。患者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選擇,醫護人員才能幫助他們達成相應的目標。同時,家人亦要做好準備,在患者不能表達自己意願的時候替他們定出醫療目標。因此,家人應就病情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期望。
正如文章開首的個案一樣,Jimmy向醫護人員清楚說明了自己對病情的期望後,排除使用氧氣設備。醫生決定透過調整藥物的方式,幫助他控制症狀,減少突發性氣促及咳嗽的次數,繼而減少出入醫院的機會。此舉讓Jimmy有更多的時間與孫兒相聚,以自己希望的方式繼續生活。Jimmy不諱言:「看到醫護人員盡力配合我的需要,嘗試以不同的藥物去幫助我控制病情、已經感到很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