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聯合腫瘤中心創辦人,李宇聰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過去當聽到「癌症」二字,就等同「絕症」。現今醫學昌明,不斷改良治療方法和新藥試驗,令癌症不一定是絕症之餘,更有機會治愈斷尾;然而並非每種癌症新藥,都是普羅大眾觸手可及的。從公立醫院體系走入私營醫療市場,創立香港聯合腫瘤中心的李宇聰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聯同中心團隊積極參與臨床研究,希望能貢獻社會,燃點希望。他坦言見過不少病人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坊間誤以為臨床試驗等於做『白老鼠』,惟事實並非如此,通過參與試驗,癌症病人還可有機會提升療效,甚至延長存活率,而過程中毋須巨額經濟負擔。」他續指身為醫者,無非是想看到病人康復,因此中心團隊致力協助病人符合臨床研究條件,讓他們病情獲得更好的控制。難怪訪問當日,小編在中心看到貼滿一張張答謝心意卡的愛心牆,可以想像到李醫生的團隊深受病人愛戴。

李醫生希望讓更多病患了解參與癌症臨床研究的好處。
癌症治療的突破性進展與挑戰
普遍癌症之所以不再是「絕症」,甚至更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慢性疾病,李醫生指全因癌症治療在過去十幾年間經歷了快速發展。「自2004年第一款肺癌標靶藥物出現以來,許多實體癌症都有了各自的標靶藥物治療;及後更有針對性的免疫治療藥物,例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出現,能透過免疫系統攻擊並殺死部分腫瘤。」他續指近年相關治療更出現突破,如抗體藥物複合物應用更廣泛,增加癌症根治機率,為病人帶來曙光。
然而,他坦言現時本港癌症治療仍面臨挑戰,如抗藥性問題影響療效,而人口老化導致患癌風險上升。「相關醫療負擔也隨之提升,包括患者以至其家人的治療開支亦會加重,此外也佔用更多公營醫療資源,惟本港腫瘤科專科醫生長期不足,難以應付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李醫生續指,醫學界現時著重於按生物指標進行研究,通過開發新型藥物,來持續改善癌症治療,不過嶄新治療往往伴隨高昂的治療成本,故此建議病人參與符合條件的臨床研究計劃,將有機會免費獲得標準藥物、充足的輔助性藥物,甚至是新研究藥物,並得到更完善的醫療服務,如更頻繁的影像檢查。「減低病人因公立醫院的資源限制,導致用藥時間延誤和檢查次數不足,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
參與臨床試驗 非「搵條命校飛」
坊間常有迷思,以為參與新藥的臨床試驗等如幫藥廠做「白老鼠」,李醫生強調此乃實屬謬誤。「通常醫生建議病人參與臨床研究,離不開相信新療法較現時的方案更好,以及希望協助病人免費獲得療程。」他續說臨床研究必須經過不同的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嚴謹審核,最終相信帶來益處比潛在風險為高,適合在患者身上試驗,才會予以批准進行。另外,病人在參與試驗前,研究團隊會詳細解釋,務必要病人知情決定。且試驗期間,醫護人員會密切監察患者身體狀況,若有不良反應,患者會獲適切治理,包括遵從嚴格的研究指引,調整藥物劑量、暫停甚至中止試驗。
通過一期和二期臨床試驗的新藥,其藥效及安全性應已獲得一定的驗證。到三期試驗,研究項目大多會透過隨機對照(分組)治療,比較新藥與現有標準治療的成效與安全性。大多數三期試驗都以最佳治療方案為基礎,患者不論被分配到試驗組試用新藥,或於對照組進行最佳一線治療,皆可得到充分甚至最佳的醫療護理。
「現時本港大部分的臨床研究都屬於第二及第三階段的,故安全性非常高。」李醫生稱即使是隨機分配性質的研究,病人無論抽中哪種藥物,都會得到合適的基本治療,再加上免費兼準時的檢驗等,實際上為病人節省龐大的醫療費用。他又指,現時嶄新的癌症治療,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均已通過臨床試驗,證實對部分癌症較單一化療更有效,且副作用較少。所以他奉勸若病人不幸確診患癌,建議在展開治療前,向主診醫生查詢是否有相關的臨床試驗,評估是否適合接受創新的療法。「以本中心為例,我們團隊僅需要病人於網上填寫簡單病況表格,箇中毋須提供任何敏感的病人資料,經評估後才預約病人作免費醫療諮詢,探討治療方針。」李醫生補充。

中心貼滿病人手寫的心意卡,答謝醫生和團隊協助他們對抗頑疾。
臨床研究集中於肺癌和乳癌
癌症屬於香港的頭號殺手,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2年的數字,男性常見為肺癌,而女性則是乳癌。李醫生表示兩種癌症由於早期病徵不明顯,往往到確診時癌細胞或已擴散,增加治療難度。他解釋,「所以新藥研究主要集中在肺癌和乳癌,因其臨床需求高且藥廠投入興趣大。」現時香港聯合腫瘤中心有為這些癌症招募臨床研究,針對肺癌,如新確診的肺癌患者(早期可以做手術或者擴散性)、曾經接受化療及免療治療的擴散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有特定基因突變(如EGFR、ALK、ROS1、KRAS G12C、HER2、MET)的肺癌患者;針對乳癌,則包括受荷爾蒙及CDK4/6抑制劑治療的擴散性乳癌患者、術前化療及免疫治療後沒有達到完全病理緩解的乳癌患者,均可以向中心查詢。
過來人的剖白:能夠參與臨床研究 絕不放棄!
患上肺癌的鄭先生經朋友介紹向李醫生及其團隊尋求協助,參與新藥臨床試驗。他坦言未計其他治療程序,化療和電療需花費三十多萬港元,經濟負擔龐大。「參與研究可節省治療開支之餘,還有免費的免疫治療,提升療效。」他續指難忍抽血「打豆」的痛楚,幸好醫護細心照料,令他感激不已。
同樣患肺癌的羅先生則憶起李醫生的仁心仁術,「有次須連續3日打針,最後一天卻是假期,李醫生竟親自回中心安排,現時病情穩定。」他認為癌症屬難治之病,呼籲各位病友如得悉有新療法,合適的話絕對要參與臨床研究。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