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孕婦曾經流產、胎死腹中、超聲波檢查發現胎兒有異常或者在唐氏綜合症篩查中呈陽性,醫生都會建議接受入侵性產前檢查,診斷胎兒是否患有嚴重先天疾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剛引入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比傳統方法更精確找出基因組微缺失或微重複,提升診斷靈敏度和準確性,研究結果已於國際期刊《Genetics in Medicine》發表。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系主任梁德楊教授提出,先天疾病有很多種,部分是由於染色體問題,如唐氏綜合症即是21號染色體多了一條而形成;而部分則是基因組出現微缺失或微重複(拷貝數變異)致病,可引致中度至嚴重智障、心臟或腦部等結構異常等,而這類遺傳病出現的機率約有1/1000。
低深度高通量方式檢測
針對微缺失或微重複基因問題,傳統上使用染色體微陣列分析(基因芯片技術)作診斷,今年醫管局更開始向高危孕婦提供免費檢測服務。但由於分析敏感度的限制,對於微缺失或微重複較細小的變異未必能夠偵測出來,另外則是只有少部分細胞出現基因異常的「低比例嵌合體」,也未必找得到。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副教授蔡光偉教授指出,「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就可找出所有異常問題,但由於資訊量相當大,而且或有其他未必會致病的變異擾亂醫生診斷,故我們採用低深度高通量的方式作檢測(命名為FetalSeq胎兒測序),除可降低成本外,亦可比傳統方法提升一倍靈敏度,若屬純合或半合子缺失更可有9倍靈敏度。」
提升確診率
為比較基因芯片技術及FetalSeq胎兒測序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中大團隊於2016至2019年完成了共1,023個入侵性產前基因檢測,作對比研究。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董梓瑞博士表示,「研究結果發現,基因芯片技術確診了121個問題胎兒,而FetalSeq胎兒測序則確診了138個問題胎兒。最重要是FetalSeq胎兒測序可完成所有基因芯片技術找出的異常,而且失敗率只有0.5%,減少孕婦重複抽取羊水或絨毛的風險。」
助家庭檢視生育計劃
研究中其中一個個案,發現胎兒頸部透明層增厚,疑有先天性異常,但基因芯片未能找出問題,而FetalSeq胎兒測序就發現了半合子缺失,將引致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會因肌肉沒有足夠力量而要用輪椅代步。團隊再經過其他方法,驗證了基因缺失是來自母親。梁德楊指,「此技術能夠為孕婦及其家庭提供更準確的胎兒診斷,以助他們作出相應決定,並檢視日後的生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