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近年患腎衰竭的人數不斷上升,全港已累積近萬名需要接受替代治療的末期腎病病人。由於腎病患者須長期洗腎,故他們感染丙型肝炎的風險亦較一般人高;有醫生指出,以往為腎病患者處理丙肝時,用藥較難,但現時已有新治療方法,為病人帶來新希望。
港大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葉逸軒(圖右)表示,本港約有8,000至9,000名末期腎病患者,需要接受換腎、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的治療;他稱,由於丙肝主要是透過血液或體液感染,而以前腎病病人接受洗肚或洗血時,便有機會感染丙肝,但現時的感染控制已有改善,故腎病病人感染丙肝的數字已下降。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畢耀權(圖左)引述一項2011年的普查數字,在腎移植人士或需要洗腎的人士中,有1.9%帶有丙肝抗體,即每一千人中有20人;另外本港幾間公立醫院的聯合普查,逾12,700名帶有丙肝抗體的人士中,有7%為嚴重腎病,可見兩者有密切關係。他續稱,由於丙肝初期沒有任何病徵,不少腎病患者感染後仍不知,造成極大的健康風險,而丙肝有機會引致腎小球炎,令患者腎功能進一步下降;此外,丙肝也會衍生糖尿病,最終也會導致腎功能下降。
傳統治療丙肝主要用干擾素及利巴韋林,療程約半年至一年,但效果僅一般,而且副作用較多,畢耀權表示,兩藥均依賴腎臟分解及排出體外,故副作用相對大,而且成功率只有兩至三成;而且換腎病人更可能因藥物會令出現排斥,故用藥綁手綁腳。近年有新的「口服直接抗病毒藥物混合治療」,對沒有腎病的人士,療效非常理想,療程可縮短至3個月,即使在腎病患者成功率逾九成,建議病人應諮詢醫生,商討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