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香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嚴重患者如已使用高劑量吸入式類固醇和長效氣管舒張劑,又或需要加上額外藥物,而仍未令病情完全受控,影響日常生活時,可以考慮介入性手術——支氣管熱成形術,減低發作次數和嚴重程度。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王君玲表示,「據香港胸肺學會統計數字,香港最少有33萬個哮喘患者,不同年齡的發病率有些分別,估計兒童約11%至13%;成年人約6%至8%;長者亦有5.8%。」患者如接觸到刺激氣管的物質,就會導致氣管壁的平滑肌收縮及氣管內分泌物增加,令氣管收窄、呼吸困難。
判斷嚴重程度
考慮治療方案前,須先斷定哮喘的嚴重程度。據美國胸肺科學會和歐洲胸肺科學會於2014年的界定,當患者要用高劑量吸入式類固醇,再加長效氣管舒張劑,又或需要額外藥物,才可避免哮喘失控,又或仍然失控,便算嚴重。王君玲續指,「症狀控制差,即哮喘控制問卷(ACQ)分數高於1.5、哮喘控制測試(ACT)分數少於20;又或者過去一年因發作而要使用口服類固醇療程兩次或以上,又或因哮喘發作而引致入院治療,或入加護病房治療等,都屬於失控。」
減少八成急症求診
支氣管熱成形術利用射頻熱能,將支氣管壁增厚了的平滑肌變薄,並減低其活躍性,從而減少發作次數,以及發作的嚴重程度。臨床研究顯示,完成支氣管熱成形術的患者,可減嚴重發作32%;而一般發作引致急症室求診減少84%;因發作而缺席上班上學的天數亦降66%。王君玲補充,「持續跟進十數年下,有關患者的哮喘發作次數仍維持減少,惟支氣管擴張的風險略升,約7%人出現此問題,不過並沒有引起徵狀。」
分3次手術
手術需要分3次進行,避免患者氣管全面收窄引起危險。首次先做右下肺,第二次做左下肺,最後一次做兩邊上肺,每次手術相隔3星期,合共6星期完成治療。王君玲稱,「手術會使用氣管鏡,經口腔或鼻進入支氣管,然後控制探頭發出攝氏65度熱力10秒,就完成該部分支氣管的治療。手術過程在支氣管不同位置作治療,連同全身麻醉等程序,一次手術需時約個多小時。」
慎選病人
雖手術可帶來不少好處,但並非所有哮喘患者都適合。王君玲解釋,「如病情不嚴重,用藥可控制的話就不值得做;相反,情病太嚴重,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Prednisolone(強的松龍)而劑量高於每日10毫克、一年入院4次或以上、發作而要用口服類固醇4次或以上、肺功能少於正常人士的65%,都不會考慮手術,因為手術後要留有些少變差的空間。另外術前亦要有4星期病情穩定時間,所以較適合長期用高劑量吸入式類固醇,或低劑量口服類固醇,而一年僅發作2至3次的成年患者。」全港暫時約有10名患者完成手術。其中一名69歲女士在4前年接受手術,術後兩、三年都沒有發作,每日用藥由5種減至3種,而且可重拾過往行山、跳舞的興趣,成效理想。